|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能人带动 共建驱动 设施撬动 井歧村:构筑党建富民“强磁场”
2015-04-16 09:43:42 魏剑生 何华生 来源:建州报  责任编辑:admin  


▲支部书记刘义海(左一)带头学习农业科学技术

    村中成排小洋楼、溪旁精致的小公园、平坦水泥路边装上了新路灯;村外一片片优质水果基地、蔬菜基地、渔业基地,凸现了生态效益农业的勃勃生机……
    走进东峰镇井歧村,一个面貌新、村民乐、村庄美的新农村,似一幅秀丽的乡村山水画展现在人们面前。面对崭新的生活,井歧村百姓无不由衷地说,是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他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从而彻底告别了“土墙房、烧木炭、有女莫嫁井歧郎”的旧貌。
    以前,井歧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由于传统种植结构单一,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导致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增收缓慢。尤其2006年以后,原先村里支柱产业--柑桔得了黄龙病,桔树枯死过半,留下的由于市场过度饱和,有市无价。村里出现大片桔园撂荒,村民增收困难。如何破解这一瓶颈?村支部一班人意识到,要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必须选好突破口,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于是,大家集思广益,组团前往浙江安吉、嘉兴等地考察,最终选择了适合本地情况的雷竹产业。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刚开始,面对群众的重重疑虑,支部党员走家串户,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讲发展出路、算对比细账。党员叶贤祥就率先种植了20亩雷竹,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从雷竹栽植、定杆到管护,处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在村里种植雷竹形成一定的规模后,井歧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以“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成立了东阳雷竹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协会+农户”、“党员+农户”的连带捆绑方式,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种植雷竹。“一些新技术、新经营思路往往都是先由党员去学习,然后通过他们去宣传、推广,有不少党员甚至自费学习新技术后再无偿传授给合作社的成员和村民。”东阳雷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杨杰说。
    在培育和发展雷竹产业过程中,支部搭建合作平台,整合各方有利资源,及时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种信息、技术、资金、政策、销售等服务。村支部书记刘义海说:“为了帮助困难农户解决生产资金问题,我们还采取‘支部协调、五户联保’的方式,向银行低息贷款560多万资金给农户从事生产,确保想种竹的农户干得下去、有钱赚。”截至目前,全村七成以上的农户种上了雷竹,面积达2300多亩,去年全村雷竹产值超过2600多万元。原先家庭贫困的村民陈国华通过种植20多亩雷竹,去年收入就达30多万元,一举脱贫致富。
    井歧村以拓宽党组织服务途径为重点,在“增收”上寻突破。他们紧紧把握群众增收的热点、难点和突破点,拓宽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为群众致富创造条件。村里的河坝洋有260多亩田前些年被洪水冲毁,成了荒滩。去年,村党员带头,对这片土地进行流转,将其改造成鱼塘,村里有60多户村民成了股东。现在养鱼的亩产值就达5000多元,成为村民新的经济增长点。受此启发。今年,村党支部大胆招商引资,引进福安客商对全村600多亩效益低下的土地进行流转,种植生姜、红萝卜、芋子等养生蔬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全村80多户村民入股,村民成为亦工亦农的新型农民。“现在,我们村里的种植户们,一年四季都忙不停,除了生产、销售期,农闲时,党支部就组织他们参观、学习、培训,从党员、致富带头人抓起,一个都不能少呢。村里出现了少有的谋发展、找富路上‘比学赶超’之风。近两年,每年就有50多户村民盖新房。”刘义海说。
    在富民强村的道路上,井歧村还积极探索“以企带村、以村促企、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共建模式。企业以资金、技术、人才、文化等入村,村里以组织、制度、土地、劳力等兴企,架起一座“村企共同发展,党建共同进步”的“双赢桥”。目前,全村就与邻近的华宇、盛发等5家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工作。全村有300多人进企务工,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用工荒问题,而且每年从企业赚回务工工资就达560多万元,实现村民“洗脚上岸,打工不离家”的愿望。过去常外出打工的村民吴兴盛夫妇,现在东源牧场打工,年收入达10万元。他说,现在既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又可以照顾到家人,这让他感到很开心。在建瓯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雄看来,村企共建后,村企互信明显增强,互相包容、共谋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项目推进、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村企共建为村民带来了实惠,为企业优化了发展环境,让村企心连心,党群关系更贴心,组织服务更到位。
    “农村党建,红了党旗,富了农民,美了新村。”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近年来,井歧村仅基础设施一项投入就达1400多万元,完善的基础设施触及村民的根根“神经”,撬动他们创业的激情。村里新建集党员远程教育、休闲健身、科技培训于一体的农民文娱活动中心及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富民文化广场;硬化村内道路6100多米,并在村主干道安装20盏太阳能路灯;完成人饮工程、机耕路工程改造,建成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量达200吨;建设总面积2300亩,总长17000米的生态绿道精品工程。如今,井歧村村民收入普遍大幅增加,村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长。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远远高过建瓯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围绕“富民”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民富”。井歧村党支部在抓好富民工程的同时,也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去年,村集体开发了16亩雷竹基地。井歧村村主任王琳兴说,这块雷竹基地每年至少会给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加上之前村整合土地资源,完善承包合同,以后村集体年收入将超过30万元。现在,井歧村形成了种养结合、工贸并举、运销齐进的喜人局面。全村从一个村集体经济弱、农民增收慢的落后村,一跃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2011年,该村获省级“生态村”称号;2012年,该村被南平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基层党建示范点”;2014年,村党支部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