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国际新闻
意外频发全球行动暂停,美军舰为何成了“碰碰船”?
2017-08-23 10:02:22 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admin  



    在美国“麦凯恩”号海军驱逐舰发生撞船事故之后,美国海军22日下令,在全球范围暂停海军行动。自今年以来,美国军舰已经发生过4次撞船意外,导致逾20人死伤。配备了最先进导航设备和助航设备的的美国军舰,为何意外频发?是什么给美国海军军舰的航行按下“暂停键”?
  【撞船:美海军伤亡惨重 全球行动暂停】
  当地时间8月21日,美国海军导弹驱逐舰“麦凯恩”号在新加坡附近海域与一艘油轮相撞,造成美国海军10人失踪、5人受伤。美国海军已下令对这起事故展开全球广泛调查,同时在全球范围“暂停”海军行动。
  美国第七舰队发表声明称,“麦凯恩”号舰身严重受损,被撞的位置进水,海水涌进休息舱、机房及通讯室,船员抢修后成功控制进水情况。
  不过,与“麦凯恩”号相撞的油轮上无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理查德森下令海军暂停在全球范围的行动,以便让当局对海军作业进行“全面检讨”。
  理查德森称,此次事故是美国军舰在太平洋范围发生的一系列事故中的最新一起,频繁发生事故的趋势意味着,美国海军必须采取更有力行动,因此他已经指示暂停美国海军在全球范围的活动。
  【频发:今年以来4次撞船事故】
  这已经不是今年美国海军军舰第一次发生撞船事故。事实上,美国海军军舰今年已四度在亚洲海域发生碰撞事故:
  1月31日,“安提坦号”(USS Antietam)试图停泊东京湾时搁浅,造成推进器受损并且漏油,无人员伤亡。
  5月9日,巡洋舰“夏普伦湖”号(Lake Champlain)与一艘韩国渔船在郁陵岛以南约56英里的水域相撞,没有伤亡报告。这艘巡洋舰当时在国际水域执行例行任务。美国海军当时说,渔船人员后来表示船上没有无线电,因此没有听到海军示警。
  6月17日,海军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USS Fitzgerald)在日本外海和菲律宾籍的货轮发生碰撞,造成7名美国水兵死亡。
  8月21日,“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在新加坡附近海域与一艘商船碰撞,美军舰受损,舰上10人失踪,5人受伤。
  【失灵:现代军舰防撞系统成摆设】
  有专家指出,军舰与大型船只碰撞非常罕见。美国海军作为全球最强大最现代化的海军,配备了齐全先进的导航装备和助航设备,可以互相通话协调,采取必要避让行动,有效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不过,配备了现代军舰防撞系统、性能先进的美军舰艇为何未能吸取教训,三番五次“栽跟头”,出现航行安全事故?
  军事专家尹卓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军舰与商船相撞,一般责任都在军舰。因为商船、大型游轮都是严格按照航线航行,不会离开航线,只有军舰可以不按航线随意航行。
  此外,国际公海公约和国际海洋法公约也对军舰的航行给予很大空间,美国更是自己给自己绝对的“航行自由”,所以往往是军舰不注意跟商船相撞。
  【分析:美国海军缺失的不仅仅是技术】
  “麦凯恩”号碰撞事件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声称,此事不会影响美军在“防御半岛以及保护美国在该区域内利益”这一问题上的能力,“美国海军十分庞大,我们有很强的力量,如果有需要,我们会发挥这些力量。”
  但分析指出,为在亚太“刷存在”,美军舰船的活动力度已远远超出了其现有部署兵力的承受能力;抵近侦察、联合军演和跨区域调防让官兵的体力和精力都有很大消耗,容易出现疲惫性事故。
  就在此次菲律宾撞船事件前几天,美军处分“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多名官兵,认定舰长“缺乏领导能力”、舰员“航海技术糟糕、放哨时出现失误”。
  不过,撞船事故频发,仅仅是因为船员“训练不够、技术不行”吗?
  分析指出,美国的“治外法权”也是造成撞船事件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在德国、日韩等西方盟国,还是在阿富汗等战乱国家,驻外美军士兵一旦在所在国犯罪,凭借治外法权的“庇护”可避免在所在国接受审判。肇事者回到美国接受审判时,美国军事法庭出于维护美军形象、鼓励士兵参战的考虑,极少严惩。
  唯我独尊、无所顾忌的航行心态,给美国海军埋下了危险的种子。想要全面整顿、杜绝悲剧发生,美国海军需要“全面检讨”的不仅仅是技术。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