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魅力建瓯>本土文化>
千年建州,梦回北苑
2021-11-10 10:19:54  来源:建瓯青年  责任编辑:王俊杰  

建瓯山川特异,峻极回环,土壤膏腴,雨量充沛,“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建溪之畔数百里高土沃地、危峰绝岭厥植宜茶,而北苑茶品又甲于天下。故称:“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

闽龙启元年(公元933年)建州人张廷晖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的茶山献给闽国作为御茶园,因凤凰山在闽国北部,故名北苑。由唐宋至元明北苑茶持续御贡458年,这一片滋养于建州凤凰山上的小小叶子,自此成为“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的盛世国饮,铸就了中国茶叶历史上的第一座高峰。

太平兴国初(公元976年),北宋朝廷接管北苑,特铸龙凤圈模,派重臣督造御茶“以别庶饮”,龙凤团茶自此“名冠天下”。之后,丁谓、蔡襄、柯适、贾青、郑可简先后担任福建转运使,从大小龙团到密云龙,从瑞云翔龙到龙园胜雪,100多年间北苑贡茶屡屡刷新茶叶工艺极致,“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胜造其极”。上至皇亲国戚、文人重臣,下至贩夫走卒、商贾百姓,无不爱茶嗜茶,将盏中之水入诗、入画、入庙堂,入禅、入道、入人家,最终开枝散叶,流变天下。

采择之精

据《大观茶论》记载,北苑贡茶采择需在惊蛰,春雷新发、天降以时,天气微暖轻寒,茶叶英华渐长,黎明时分茶工携泉水集合于凤凰山下,监采官员五更擂鼓,茶工纷纷上山选择如雀舌、米粒般的芽头(称小芽),或选择一芽一叶(称为“一枪一旗”)、一芽两叶(称为“一枪两旗”),以指甲掐断茶芽,投入泉水,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茶工采茶“见日则止”,鸣锣下山,从快制作,只有从容不迫,精益求精,不贪多求全,才能不失茶之真味。所以范仲淹在《斗茶歌》中才说“终朝采掇未盈襜,唯求精粹不敢贪”。

制作之工

北苑贡茶制作繁复,需经拣茶、蒸茶、榨茶、研茶、压茶、焙茶(过黄)数道工序。

(1)拣茶:《北苑别录》记载北苑茶青分为“小芽、中芽、紫芽”,另有北苑茶之极致“龙园胜雪”采用的是小芽中剔取的精华(可称为小小芽),如细针、如银丝,称为“水芽”。拣芽就是挑选精品、去除杂叶,放入御泉(北苑水脉)经数次洗涤,使茶芽保持新鲜洁净。

(2)蒸茶:蒸汽杀青是北苑茶加工的关键环节,“朝采即蒸”,蒸茶要取“中和适度”的原则,蒸茶过熟则颜色暗黄、口感寡淡,不熟则有草木之气、青味明显,唯有准确把握蒸熟的程度,才能制作出标准的北苑贡茶。

(3)榨茶:宋人赵汝砺说“建茶味远而力厚,非江茶可比。江茶畏流其膏,建茶唯恐其膏不尽。”天生味远力厚的北苑茶,需经建茶特殊工艺“小榨”(又称“马榨”)去水、“大榨”去膏,取出揉匀后再入“大榨”,彻晓奋击、通宵达旦,待膏水去尽,则茶颜色如干竹叶,味道清远而不苦。

(4)研茶:研茶是宋茶区别于唐茶制作的重要工艺。北宋《画墁录》记载:“贞元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谓研膏茶”。晚唐,常先生虽未曾做过建州刺史,但曾担任福建观察使,这里提到的“蒸焙而研之”就是唐茶向宋茶过渡的关键工艺。将“茶”放入瓦盆,用柯木制作的茶杵研磨,分团酌水,按照茶叶的等级分别加十六次水、十二次水、四次水、两次水,加水次数越多则茶研磨越细腻,水干而研成。比如北苑贡茶最上等的“龙园胜雪”需要加十六次水,每天至多研磨一饼,细腻程度可见一斑。

(5)压茶:《宣和北苑茶录》记载“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将研磨而成的“茶团”揉捻拍打后,放入竹圈银模或银圈银模的龙凤模压茶成饼,即可得各色纹饰精美的北苑贡茶。

(6)焙茶(过黄):《北苑别录》记载,焙茶需先用烈火烘烤,再用沸水烫过,反复三次,再根据茶饼的厚度用炭火烘焙一天。烘焙后再用沸水烫过,放置在专业的密闭房间,用急扇降温,使茶饼光华灿烂。最后用黄、绯各色丝绸密封包装,经“三千五百里”入汴京,成为天子贡品。

品第之胜

宋人把北苑贡茶分为“十纲”或“十二纲”,明人又把北苑茶分为十品“龙凤茶、京铤、石乳、的乳、白乳、头金、蜡面、头骨、次骨、龙茶”,其中大小龙团、密云龙、瑞云翔龙、龙园胜雪等品目驰名天下。咸平初(公元998年),丁谓为福建转运使,到建安(今建瓯)督造凤团,后又造龙团。《画墁录》记载“贡不过四十饼,专拟上供,虽近臣之家,徒闻而未尝见”。庆历间(公元1047-1048年),蔡襄任福建转运使期间又在北苑御茶园造出了小团龙凤茶,成为大文豪苏东坡一生钟爱的“下午茶”,“携来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贾青为福建转运使,又造出了比小团龙凤茶更加精奢的“密云龙”。宣和年间,郑可简漕闽之后,建安团饼茶达到最精美、最繁盛的发展高峰期。《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宣和庚子岁,漕臣郑公可简始创为银丝水芽。盖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其制方寸新銙,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园胜雪。”北苑贡茶到“龙园胜雪”已是极致。

烹点之妙

《桐君录》记载“茗有饽,饮之宜人”。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宋人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使用少量沸水调膏,然后再注入沸水,搅动茶筅,回环击拂,茶末上浮,形成“云脚粥面”,品饮末饽,宋徽宗称之“疏星皎月,灿然而生”。点茶不仅充满了艺术元素,更是一项文人雅士人人倾慕的高超技艺,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提出点茶需七次注水,对每水注入的速度和数量都有严格的控制,对每次击拂的轻重缓急都有严格的要求,才能达到“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的效果。苏东坡到杭州任知州时,西湖南山净慈寺的南屏谦师亲自为他点茶。东坡欣赏了谦师高超的点茶技法,品饮了谦师亲手点的茶汤,果真非同一般。于是当场做诗一首:“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其实,苏东坡不但知茶理、熟茶史、懂茶功,还是一位点茶高手,但对谦师点茶技艺,还是佩服不已,可见禅师点茶技艺之高。

从唐末建州研膏腊面,到宋代细色五纲、粗色七纲,北苑贡茶除了“前丁后蔡相宠加”外,在历任转运使手上不断推陈出新,无数文人墨客咏之不尽、书之不尽、唱之不尽,成为中国茶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座高峰!(徐睿)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