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福建新闻>
产学研融合,他们携手20年
2022-01-14 09:24:4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东南网1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储白珊 黄青 李珂 游笑春)

【核心提示】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学家专注于“从0到1”的突破,企业家负责成果产业化和市场推广,高校给予机制体制保障——这是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团队与养生堂有限公司携手坚持20多年的原因。他们的故事,或许能为疏通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带来启示。

在厦门大学诸多产学研合作模式当中,夏宁邵教授团队(下简称“夏宁邵团队”)与养生堂有限公司(下简称“养生堂”)的合作是令人称道的典型案例:

校企双方有着长达20多年高度信赖的稳定关系;研发全过程深度融合,科研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破解科研与市场“两张皮”难题;双方共同产出的全球首个戊肝疫苗、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全球首个艾滋尿液抗体自检试剂、全球首个新冠病毒总抗体检测试剂等优秀成果,皆具有国际影响力。

更不用说双方团队带头人的身份标识——夏宁邵累计拥有100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为入选《自然·生物技术》2016年度、2020年度全球转化领域前二十的研究者;养生堂创始人钟睒睒是《2021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

“这种伙伴式的合作模式要求很高,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它达到了学校、生产企业和国家产业发展的三赢,实现了合作双方在上游应用基础研究和下游产品开发及产业化之间的高度互补。”厦门大学校长张荣这样评价。

钻研:与瓶颈斗争 与病毒赛跑

“在研发过程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瓶颈。我们每一天都是用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和坚持在与瓶颈斗争”

2021年12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椭圆楼内,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正在忙碌。他们都是夏宁邵团队的成员。

研究人员们走路时自带阵风;接受采访的夏宁邵团队核心成员、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张军,语速像加快了1.5倍。

20年来,该中心每周工作6天,全年工作超过300天,人均每天工作时长达12.7个小时,一些人甚至达到十六七个小时。

节奏快、时间长,这是团队工作常态。因为,他们是与病毒赛跑的“疫苗人”。

夏宁邵团队在疫苗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的关键原因之一,是团队在全球首创出原核表达类病毒颗粒疫苗技术体系,首次使大肠杆菌成为人用疫苗生产的工程细胞,在真核表达系统之外开辟了疫苗工业的新路径,为研制和生产人用疫苗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选择。

基于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加上基于自主发现的戊肝病毒靶点,团队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支戊肝疫苗。同样基于这项原创疫苗技术,团队克服关键性技术难题,研制出首个国产第一代宫颈癌疫苗(二价)并上市,将第二代宫颈癌疫苗(九价)推进至三期临床试验,还通过发展结构疫苗学新技术率先实现第三代宫颈癌疫苗(二十价)技术突破。

“价”代表疫苗覆盖的病毒亚型的种类,“价”越高,覆盖的病毒种类越多。夏宁邵团队的疫苗研制进展,意味着国产宫颈癌疫苗对女性群体保护率有望达到99%以上。

和病毒赛跑,没有一个“拼”字不行。然而,疫苗研发和成果转化之难,常人难以体会。

夏宁邵介绍,大肠杆菌作为表达系统的突出优势是制备简单、成本低廉,但大肠杆菌细胞壁内含脂多糖,为防止接种者发烧,团队在疫苗制备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控制脂多糖含量,这个控制流程会增加提炼工艺的难度。不仅如此,大肠杆菌内培养的抗原多以沉淀(包涵体)形式存在,这也让后期纯化工艺的难度增加。

团队成员李少伟回忆,在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馨可宁”攻坚阶段,团队曾花几个月时间才从厦门一家医院的宫颈病变病人中克隆到用于疫苗研发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的L1基因,随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了HPV类病毒颗粒,取得关键进展。但在疫苗工艺开发过程中,为解决其中一“价”的生产工艺难题,课题组成员曾崩溃大哭。

一组数据可见疫苗研制的艰辛——

历经7年,研制出艾滋病诊断试剂盒;

历经14年,研制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戊肝疫苗;

历时18年,研制的首个国产宫颈癌疫苗获批上市。

目前,夏宁邵团队正在开展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通用流感疫苗、乙肝治疗性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等创新疫苗的研制和探索。团队研发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应急审批并完成Ⅱ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海外Ⅲ期临床试验,成为我国五条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技术路线之一。

“在我们的研发过程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瓶颈。我们每一天都是用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和坚持在与瓶颈斗争。但我们的坚持也不是盲目,是基于充分论证得出的实验数据的自信。”张军说,“为民众谋求健康福祉的理想、对病毒免疫之路的不竭探索,是支撑我们的精神信仰。求索路上,厦门大学、合作企业养生堂给予了我们长期稳定的支持。”

支持:“不问过程”的高度信任

“‘推’,要掌握力度。要充分尊重高校的知识边界和学术自由度,不能限制科学家发散思维和想象空间”

夏宁邵团队有一个强大的资助者——养生堂有限公司。公司的创始人是《2021胡润百富榜》中国首富钟睒睒。

20年前的世纪之交,全球经济刚刚走出亚洲金融风暴余波,中国迎来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周期。彼时的养生堂经过数年打拼,已完成自身的原始积累,展现出锚定未来大健康产业的独到眼光,也摸索出不少风险投资模式。在布局生命健康领域时,它寻找到包括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在内的4支科研团队,欲开展合作共建。

“这些团队中不乏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实验室,我们是最弱小的一支。”张军回忆,当时的团队处于事业起步期,正在攻关省发改委的一个艾滋病诊疗试剂盒项目,缺一笔钱救急,“我们的账上是负10万元——因为我们急着要一个10万元的离心机,但没钱买,无奈之下跟厂家协商仪器先运过来供我们使用,回头再补款”。

养生堂与厦门大学共同组建“厦门大学养生堂生物药物联合实验室”的战略合作协议,解了燃眉之急。根据协议,养生堂要在之后5年内为夏宁邵团队提供总额为1250万元的科研资金。“当时才刚洽谈完,双方还没正式签协议,对方就先打了30万元过来。这让我们很感动。”张军说。

就在签约完成后的一年多时间内,夏宁邵团队顺利完成了第三代艾滋病快速诊断试剂盒的研究开发,并且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成果产生,包括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等60余项检测重要病毒的试剂。

检测试剂总体的市场总量尽管规模不大,但源自高校创新的检测试剂凭借着出色的精准度帮助养生堂迅速打开了市场。

“当年与养生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团队当中,只有夏宁邵团队‘存活’下来并持续有成果产出,且团队获得的所有经费都继续用于科研,公司对这支团队予以高度支持。”养生堂旗下的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成回忆,从协议签订后次年开始,养生堂就持续追加科研资金,至今已累计近3亿元。

不仅如此,为了更加高效地进行科研成果转化,2001年,养生堂收购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生物制药产业领域;2005年,养生堂在厦门独资成立厦门养生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专注基因工程疫苗产业化。

这个举动,被形容为“不问过程的高度信任”。

2019年4月,在厦门大学产教融合高峰论坛上,钟睒睒表示:“我有时候会‘推’一把。‘推’要掌握力度,要充分尊重高校的知识边界和学术自由度,不能限制科学家发散思维和想象空间。”

而张军认为,起初打动钟睒睒的是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和夏宁邵团队干事创业的拼劲。“他当时对合作伙伴提出的要求是‘年轻的’‘努力的’,公司调查人员推荐我们的理由正是我们团队‘整天不睡觉’。”

但双方能携手20年之久的关键,是夏宁邵团队立项的最核心标准——应健康之所需。“我们的终极研究目标是成果有用武之地;养生堂的目标是在生命健康领域获得正当回报。我们共同出发点都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但生物医药的产学研转化周期非常长、风险非常高,在实现终极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企业的收获,帮助企业来获得成果,而这个成果,同时也是社会需要的。”

这恰是一种既有利于提升原始创新又有利于促进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学校研发团队专注科研,瞄准高端原创技术突破;企业专注成果的转化和市场推广。科研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给企业带来了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声誉,企业也愿意继续投入稳定经费委托科研团队继续开展新项目研发。

后盾:“无惧杂音”的宽松土壤

“这里有很多人支持我。我觉得我真的适应这里,喜欢这里”

夏宁邵团队与养生堂共育丰硕的科研成果背后,有一面坚强的后盾,有一片宽松的土壤,那就是厦门大学。

1994年,而立之年的夏宁邵已显示出微生物学、病毒学方面的科研探索能力,主持了国家攻关项目等多个科研课题,其主持完成的“中国各民族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项目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厦门大学在原生物系主任曾定的大力推荐下,将夏宁邵从湖南省引进,并支持他组建了生物技术研究实验室。

在人才济济的厦门大学,夏宁邵的存在有点独特:空降而来,并不亮眼的简历,所研究的领域并非厦大传统优势学科。其团队与养生堂的紧密合作,也一度有人质疑是“为企业打工”。

对这些,夏宁邵不作解释,夜以继日埋头搞科研。厦大则打破常规,特许夏宁邵为主任的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职引进海外著名资深学者,与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

“对我们这个‘非主流’的‘孩子’,厦大从来没当外人看,要场地给场地,要人给人,始终无惧杂音。学校尽所能来支持我们的团队,给予我们非常宽松的发展环境。”张军说。

20多年过去,夏宁邵团队已壮大成拥有近300人的研究队伍,形成了基因工程疫苗、体外诊断、工程抗体、乙肝研究、流行病学与临床评价等研究方向,建立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完整创新链条,成为我国疫苗领域一支重要创新团队。

团队所在的肿瘤细胞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也在厦门大学的鼎力支持下升级成为“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同时也是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学研究中心、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医用生物制品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而作为南方之强,厦门大学建设一批交叉融合、集中攻关的大平台、大基地,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提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产出重大成果的能力。

去年11月,厦门大学发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实施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创新性地建立了科技成果申请预评估制度,在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的科技成果所有权、自主处置权等方面做出大胆探索,设计了详尽的分级分类管理方案。

“厦门大学是一所文理见长的基础研究强校,有爱才惜才的光荣传统。在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的道路上,学校陆续出台系列举措,提供路径和保障,从思想上激发教师们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实现‘顶天立地’。”厦门大学副校长江云宝表示。

而厦门大学这面坚强后盾,给了夏宁邵强烈的归属感。夏宁邵说,每当飞机降落厦门时,他就感觉到家了。“这种家的感觉不局限于一家三口的概念,而是你回到你自己待的地方。可能我在别的地方也一样能做事,却不一定能做得这么好。这里有很多人支持我。我觉得我真的适应这里,喜欢这里。”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