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收到了,又大又嫩。”“个头大,品质很好!”3月22日一早,小松镇渔村村两委们在福建农信福e购平台上看到一个接一个的买家好评,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近日,渔村春笋在网络上被刷屏,村民初次“触网”销售农产品,就创下16个小时销售8.5万公斤的奇迹。奇迹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老支书的嘱托:“让春笋卖出深山” 渔村村面积44.45平方公里,其中,近九成的土地面积是山林地。美丽的绿水青山背后,是缺少产业支撑、村级财政困难和年轻人大量流失的现状,目前村里仅剩老弱妇孺守着这片山林。 三个月前,胡耀斌从团省委下派到渔村村党支部任第一书记。上任伊始,村里召开党员大会,老支书童温财对村两委们说:“大家在村里除了务农,没有什么其他收入来源,去年村里的春笋不好卖,很多都留在了山里,太可惜了,你们可要想办法啊!” 渔村村面积大,自然村数量多,山林也多,去年是渔村的春笋大年,产量达到数百万公斤。由于不了解市场信息,村民只能等待商贩进村收购。虽然近年来建瓯春笋市场行情好,但渔村村部分自然村处在高山深处,因为信息闭塞,交通不畅,每年都会有不少春笋积压。走访中,村民谢华珍等人对去年的春笋卖难心有余悸:“品质极好的春笋,价格从最初的每斤一块多降到每斤2毛,一天挖几百斤笋,才几十块钱的收入,连人工成本都不够。很多笋就这样留在了山上,能成竹就成竹,不能成也没办法。” 老书记的嘱托像一个重担,压在了每一个村两委干部的身上。既然村里春笋不好卖是因为信息闭塞,销售渠道单一,那就想办法开辟其他渠道!在团省委同事的牵线下,春节后,胡耀斌联系到了福建农信福e购团队,获得了免费让渔村春笋在其旗下网络商城中销售的许可。随后,他还争取到了福建邮政速递物流公司的全力支持,原本5公斤省内外22-28元的运费,按照8元的特别公益价全国包邮。 有了平台,解决了运费难题,村两委干部就开始联系冷库、定制包装、确定价格……为了保证春笋的品质,他们还特地将渔村春笋送至建瓯市农产品检测检验中心检测,确定农残抑制率最低仅为1.706%,远远低于农残标准。 销售细节一一落实。为了更好地解决深山自然村的春笋销售问题,3月19日晚20时10分,团省委微信公众号刊出了帮助渔村销售春笋的文章,在省市两级团干部的共同努力下,4个小时内,该微信文章就突破了10万的阅读量。 16个小时售出8.5万公斤 在这篇公众号文章获得巨大关注的同时,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20日一早,销售平台传来喜讯:16个小时渔村鲜笋共售出1.7万件,共计8.5万公斤。与此同时,销售电话和村主任周炜的手机几乎被“打爆”,数十家电商平台、爱心企业、超市、农副产品加工厂都打来电话洽谈合作事宜。 在考虑到短期订单量大、村内劳动力有限等因素后,渔村村两委经过商议,于20日10时30分暂缓针对个人的销售。更多电商平台、超市、农副产品加工厂等专业化平台让渔村打开了春笋后续销售渠道。 巨大的销售订单“砸来”,渔村村民们喜上眉梢。 “一万多件啊,网络的力量真的不可思议,都有点手忙脚乱的。”采访中,周炜还不断接到企业和超市打来的合作电话。 “以前觉得村里的农产品很好,可是还得求人家买,现在有了销路,就有了底气,做事也更有干劲了!”渔村村团支部书记江挺告诉记者。 在销售喜人的同时,村干部们没有忘记牢牢把控春笋的品质。新鲜的春笋当天挖出后,经冷库打冷8-10个小时,去掉老的笋头,再装箱包装。为确保低温运输,每个泡沫箱内都有一瓶冷冻后的矿泉水,运往省外的件,还特别临时定制了厚纸箱,仅这一项每件就增加了5元的成本。 南平邮政速递市场部主任傅晓燕自20日起就驻守在冷库发货,渔村运出去的每批春笋,全部取消中间环节,不在南平中转,直接按地区由专车配送,甚至邮航运输。22日17时,傅晓燕接到通知,必须在1小时内将运往北京的航空件装车,6小时内直达福州长乐机场,23日凌晨1时的邮航飞机已经为1386件渔村春笋留好了位置。 三十多位渔村村民和来自邮政速递南平公司、建瓯公司的分拣人员顶着巨大的压力,在55分钟内完成了1386件春笋的装箱、装车,春笋出发“赶飞机”的那一刻,大家都舒了一口气。 借势“互联网+”,助力脱贫攻坚 第一天1万公斤,第二天1.5万公斤,第三天2.5万公斤……24日晚20时,渔村村此次线上售出的8.5万公斤春笋全部运出了深山。 “村里除了春笋外,六月还有杨梅,之后就是锥栗和柑橘。这批村两委脑子活,办法多,一定可以带活村里的经济。”初次“触网”成功,老支书童温财对打开农产品销路很有信心。 一次爱心行动,解决了渔村的春笋卖难问题,打开了渔村未来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渔村村两委的思路并没有止步,他们希望能通过此次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将渔村其他优质农产品一起销出去。“渔村不仅有春笋,柑橘、锥栗等都是质量上乘的农产品,如果能通过建立起的渠道,实现农产品多渠道、多平台常态化销售,那定是一件让村民增收的好事。” 扶贫先“扶智”。2016年2月,全国共青团系统打响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战,提出要发挥青年人的生力军作用,借势“互联网+”,组织青年创新创业。渔村春笋的成功销售案例给农村青年指出了一条创业的明路。 “平日我们上网买东西,却没想到上网可以卖东西,农产品好卖了,年轻人就会愿意回来,也不用出去打工了。年轻人回流就会有更多更活跃的想法,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啊。”在村里就能赚到钱,惦记村里外出务工青年的江挺愈发有信心了。(张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