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魅力建瓯>本土文化>
品读“千年建州,理学名城”
2022-05-12 15:20:34 吴传剑 来源:今日建瓯  责任编辑:王俊杰  

建瓯,古称建州。

很醇厚,很馥郁,品读“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像品一坛酿了三千年的沁入心脾的老酒,又像读一摞发黄的墨香犹存的大部头。

掰开“千年建州”,宝石样的内核,乍见历史悠久,复抚积淀丰厚。

遥遥秦汉,约公元前200年,无诸和童毅在这里创城。一位是闽越王,一位是后来被赐封的通灵侯。由是,同步而兴的建州和福州,成为闽地两座最古老的城池。

东汉建安初年,分侯官县北乡设建安县,是闽北最早设置的三县之一,拥居闽江上游“核心”地位。

治地乃中枢,聚拢与输出兼得。大汉以来,县、都尉府、郡、州、府,宋代一级政区之路,以及诸多上属派出机构的衙署,齐齐偏爱这里。

历史上,曾数度统领全闽,或与福州平分秋色,或仅次之。相当长时期里,一直是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部分时期,兼为闽西北、闽西中心所在。

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粮食广种,仓储丰盈。建木、建茶、建莲、建盏、建本,以及竹子、笋干、锥栗诸等,遂成大宗,闻名遐迩。正如宋人祝穆于《方舆胜览》中所云:“桑麻被陇,知农力之甚勤;茶笋连山,喜土风之差胜”,“牙签玉轴,产人间未见之书;玉乳金瓯,贡天上至珍之味。”

这里农商兼举,商贾兴盛。城区街巷,商铺栉比,品目琳琅。小商大贾,埠内埠外,来往穿棱。明时创有钱庄,开闽省之先河。清时竞创商业会馆12座,招引八方商客。日里夕里,车水马龙,流金淌银,堪称雄居水陆要冲、工商繁盛的通都巨邑。

这里书香浓烈,文化兴盛。官学、私学持续兴办,崇文重教,夙成风气。凡举进士1190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百分之一。文士群体,勤勉好学,著述车载,为中华文化之灿烂做出了不朽贡献。

这里英杰代出,功炳千古。学而优则仕,诸多地方主官、在朝官员,更有登龙拜相者,心系社稷,政声斐然。名家群体洋洋大观,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史学家、古音?学家、训诂学家、易学家风采竞展。南宋名相吕颐浩由衷赞叹:“建安之山高倚天,建溪之水直如弦。建安人才更豪气,名与山水争流传。”

李唐733年欢欢娩出的“福建”,即取斯时闽地最有影响的福州、建州这两座城市的首字命名。

徐晓望先生于《福建通史》中喜上眉梢:建州是“中国东南著名城市之一”。

走进“理学名城”,既感于事功之实,亦感于氛围之稠。

朱子生平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闽北。时势所造,地利所济。荣居闽北中心的建州,成了朱子文化研究推介,朱子思想学习传播的助推之地、发扬之地,先行之区、重要之区。正如明代建宁知府刘钺于《新建朱文公祠记》中所云:“盖建安古郡,名总各邑而通诸道,先生往来,始终寓于斯;后嗣嫡长,累世居于斯;前朝颁封制命,藏于斯;我朝录荫后人,褒崇明祀,实在于斯。”

朱子年少时随其父朱松居建州,并在父亲创办的城南环溪精舍就读。后在建州贡院参加解试成为举人,翌年赴京赶考进士及第。朱子大半生主要在闽北讲学著述,常往来于建州。风景名胜归宗岩创有朱晦翁书斋,授课传道。

朱子卒后,二子朱野、三子朱在与长孙朱鉴遵父嘱一同迁居建州。朱在在建州悉心收集、整理父亲文稿,“筑室承先志,卜宅本贻谋”,“时与善类从容讲学,深造阃奥”。后来入朝“奏对敷陈家学”,得到理宗嘉褒。

朱子及其学说正名后,南宋宝庆三年(1227)建州创建朱文公祠。明景泰六年(1445),建州朱子嫡长九世孙朱梃奉旨入京,被授予“世袭翰林五经博士”,并在朱文公祠北侧兴建五经博士府。民国十九年(1930),全国朱氏后裔派代表集于朱文公祠,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拜祝朱子八百年诞辰活动。岁月悠悠,这一祠一府,成了祭祀、膜拜、缅怀朱子的重要处所。

南宋嘉熙二年(1238),奉理宗皇帝之诏,兴建旨在显扬朱子思想的建安书院。该书院广泛搜集、整理、刻印朱子文集,延请名师研讨、授课,成为研究、推介、弘扬、传播朱子文化、朱子思想的重要学府。

学说常新,圣贤常在。府县学附设的三座文庙,配祀朱子。城东白鹤山旨在劝耕重农的熙然堂,主位上供奉的是朱子。南宋以来,创有文公阙里坊、韦斋先生坊、理学正宗坊等九十座牌坊,凝聚着儒家精义,闪耀着理学光芒。

法脉流转,承前启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后裔,后来迁居建州。在建州创有主祀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最杰出弟子程颢和程颐的二程夫子祠。还创有主祀胡安国、游酢、蔡元定、黄干、刘子翚、刘韐、刘子羽、刘珙、刘领、刘纯等理学大家的祠堂,瞻仰有颜容,追念有所在,传承有样榜。

昔里建州,可谓祭祀里有朱子,敬畏里有朱子,问政里有朱子,习俗里有朱子,民生里有朱子,文化里有朱子,建人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心理定势里亦有朱子。

求理问道,斯文在兹。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