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厚重底蕴和独特魅力,朱子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建州教育集团第一小学的范吉明在就任校长的8年间,将朱子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底色中,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成长进步。 走进一小校园,映入眼帘的便是以朱熹铜像为核心区域的“朱子园”。71米长的朱子文化长廊,向大家讲述着朱熹的故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范吉明的教育理念。紫阳芝苑、古树探春、金相玉映……校园典雅景观与一系列传统文化活动相融合,让孩子“感发于行”,从话语、行动、所思、所想中呈现,达到立体育人的效果。 建州教育集团第一小学学生李玥怡向记者介绍,通过范老师的课程,我学到了兄弟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怎么做人、父子之间应该怎么怎么和睦,也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 范吉明还应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的邀请,依托线上教学,指导新疆昌吉州木垒县第三小学的朱子文化进校园工作,将传统文化传播影响到新疆昌吉,为“教育援疆”和“文化润疆”工作助力。 市建州教育集团第一小学校长范吉明在接受采访时说, 就是为了让孩子们除了分数,他还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拥有一份文化自信,将来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能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教育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事业。作为校长,范吉明与学校班子成员们交流探讨时,从校园里具有40多年历史的一排水杉树身上,提炼出“立根、明道、乐行”的育人理念,创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金水杉教育”。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教师们修枝剪叶、培土浇水的过程中,像水杉树一样挺拔、昂扬、自信。 范吉明介绍,首先我们思考的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我们看来,种树的道理和育人的道理其实是相通的,立根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明道就是要让孩子们明白,在学校学习不是学那些背不走的知识,而是要学带得走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乐行就是尊重差异、多元发展。 经过8年的深耕和打磨,学校呈现出“紫霞洲上千帆竞,博士府旁春满园”的蓬勃生机,“金水杉教育”已成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闽北教育品牌。 市建州集团第一小学副校长赖学贵介绍,范校长这个人他很有创造力,就是能够把“立德树人”这个大的目标,通过许多个小目标,让全校师生都明白这个目标,然后带着大家往这个目标前进。 “蓄满池活水留天光云影,涵一片诗心待鱼跃鸢飞”,这是范吉明以朱熹诗作为灵感,创作的一副对联。他想借此告诉全校师生,教育来不得半点浮躁、半点虚假,要用耐心去静候每一位孩子的成长花开。 范吉明说,我们面对的每一个的孩子都是一个个不同的生命,面对着每一个不同的生命,就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策略和育人的渠道和手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就要倾己所能、倾己所力去思考、去构思、去用心把每一个生命教育好,把每一个生命唤醒,让他们能够茁壮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