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有城迄今2200多年,在城市创辟、建设、捍卫之伟业中,诸多赴建、驻建官员,以及乡绅名士积极作为、率先垂范、再接再厉,做出了不朽贡献。 建人念情、感恩,于城内亲贤坊创有功德祠,“祀汉无诸以下有功德于斯土者。” 悠悠岁月,“有功德于斯土者”甚多。在此,仅就“城市发展”层面择若干典范,略陈生平,简述事迹,以彰功勋之风采。 芝城之祖:童毅、无诸 简介: 童毅,秦汉之际今芝城所在土地拥有者,乡绅,被赐封为通灵侯。 无诸,闽越王,即闽越国(前202-前110)第一任国王。 事迹: 约公元前200年,童毅响应无诸开发闽北的倡议,将今芝城所在私家土地献出来,与无诸一同创建芝城——后来的建州——建州与福州一北一南同时创城。为祀芝城之祖,建人在今北辛街一带创“汉童大王庙”,在城北豪栋、城南创“无诸祠”。 民国十八年修编《建瓯县志》,述及“汉童大王庙”时,编者说:“闽越王开闽,童氏立郡皆有功德于民,宜世代享祀,有废祀宜重新之。” 推动置县主事都尉府:贺齐 简介: 贺齐(?-227),字公苗,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 事迹: 建安元年为196年。建安初年,贺齐奉孙策之命领兵入闽,经数年征伐,平定了闽中。随之,汉廷析侯官北乡置建安、南平、汉兴三县。贺齐是这三县设置的推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建安立县(县治在城北旗山),建郡在闽北的核心地位就此形成,这种态势一直持续1700多年。 后山越强族首领反叛,贺齐复领兵平剿,恢复了原设三县之县邑,增派驻军,稳定了东吴在闽地的统治秩序。 建安八年(203),会稽郡南部都尉府从侯官(今福州)迁至建安,衙署设于城南覆船山下。贺齐任都尉。南部都尉府的落驻,表明朝廷管理闽中的中心据点北移至建安,建郡首次统领全闽。 推进城南片区建设:王蕃 简介: 王蕃(228-266),字永元,庐江松滋(今安徽宿松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天文学家、数学家,博学多闻,兼通数艺。历任尚书郎、散骑中常侍、驸马都尉、夏口监军等职。 事迹: 永安三年(260),东吴将南部都尉府改为建安郡,郡治乃设城南覆船山下。隶属扬州,为闽地首个二级政区,其范围与今福建几近。 建安郡的设置,确立了建郡在闽中的核心地位(延续至晋太康三年(282)晋安郡的建立),表明闽中从武人统治进入了文治新时期,是福建开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王蕃为首任太守,整肃纪纲,勤于庶务,尤工城建,扩大城圈,修筑城墙,城南片区建设日趋完好。 捍寇卫城殉难:叶灏 简介: 叶灏,字商辅,隋开皇元年(581)生于金陵(南京)。祖上曾因战乱一度迁居建郡。曾授银殿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兼威边大将军,唐武德二年(619)授封五侯之首。曾应征松江、海南等地平寇,任海南提抚。武德四年(621)遭奸人谗言,侯职被贬谪,入闽任建州刺史。 事迹: 武德四年(621),建州州治从今福州北迁建安,州衙设于城南今光孝寺后。 首任刺史叶灏修政务,肃污吏,赈灾民,治蚕桑,垦农田,振公业,修水利,政绩突显。 约武德七至九年(624-626),武遇妖贼围攻建州。叶灏带领兵民顽强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且无援兵,城破。叶灏宁死不屈,慷慨赴义。 后继任刺史谢元治领兵入建平定,州治得以恢复。 贞观(627-649)初,建人创唐建州刺史叶公庙。朝廷累加封赐,唐封普通侯,宋封昭定侯,明定号为“唐建州刺史叶公之神”。 倒下七尺身躯,立起铁狮峰般刚骨。叶灏为这座州城注入了英雄底色:勇于抗敌,不怕牺牲。 拓展州城宏大规模:陆长源 简介: 陆长源(?—799 ),字泳之,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累任尚书左丞、转运副使、礼部尚书等职,卒后赠尚书右仆射。 事迹: 陆长源于建中元年至四年(780—783 )任建州刺史,明法令,均赋役,辟田畴,课农桑,修城郭,设学校,立市廛,兴廉举孝,劝礼耆老,政绩显著。 建中元年(780),将建州州衙从城南迁至城北旗山(今鼓楼后)。广建第舍,修筑城墙九里有余,创建建溪、资化、建安、宁远、水西、西津、临江、通安、朝天等九大城门,拓展了州城之宏大规模,黄华山下城区之格局就此形成——1240多年后的今日,大体还是守着这份家当(只东、北面近十几年来有些扩展)。 感其惠政,建人以歌赞颂:“令我州郡泰,令我户口裕,令我活计大,陆员外;令我家不分,令我马成群,令我稻满囷,陆使君。” 卒后供于城隍庙右庑,千秋祭祀。 从刺史至神明:李频 简介: 李频(815-876),字德新,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人,唐大中八年(854)进士,博通经史,尤长于诗。初任秘书郎,调任南陵主簿、武功县令。擢侍御史,迁都官员外郎。乾符二年(875)正月任建州刺史,卒于乾符三年(876)十月。 事迹: 李频恪守“只养生灵似养身”信条,重农桑,均赋敛,教化礼义,遵循法治,风清气正,社会安定。《新唐书·李频传》说:“既至,以礼法治下,更布条教。时朝政乱,盗兴,相椎夺,而建赖频以安。” 乾符三年(876)十月,积劳成疾,李频卒于公堂。 朝廷累加封赐。宋绍兴三年,封灵显忠惠公。庆元六年,加封灵祐善应王。嘉泰二年,加广济。开禧三年,加昭惠。淳祐八年,加封灵祐福应威济信顺王,天历间加封溥泽福惠忠显孚顺王。 建人在城东南郊梨山建唐建州刺史李公庙,又在城北朱文公祠右(今小梨山北段)及城东白鹤山真如寺东,创建李公行祠。 明、清《建宁府志·祀典》记:“每朔望,府县官率父老谒神于府城行祠;祭则春秋仲月及六月六日神诞辰,谐梨山祠。”这就是说,由官府组织的祭祀活动,每月至少两次,每年二十七次。 李频就这样成了建州的神明,成了建人的圭臬。(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