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根据1994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治沙客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治理区种植苗木(2023年4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长久以来,荒漠化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是造成沙尘暴灾害的主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荒漠化土地38.61亿亩,影响4亿多人口生产生活。 长期以来,我国将防治荒漠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 这是2023年5月31日,治沙工人在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治理区内搬运水管,准备为树木浇水。新华社记者 王楷焱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全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3.05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达到2707.65万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53.1%,建立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41个、国家沙漠公园99个。 这是2023年5月31日拍摄的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治理区。新华社记者 王楷焱 摄 去年底公布的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4个监测期保持“双缩减”,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 记者:严赋憬、张丽娜、李云平 视觉 | 编辑:吴晶晶、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联合出品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