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魅力建瓯> 本土文化
北苑御茶与龙团凤饼探秘
2017-11-21 10:07:21  来源:建瓯市政府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3.丁谓为“大龙凤团”茶做了哪些贡献?

丁谓为“大龙凤团”茶做了三大贡献。

一是首创之功:丁谓开创了团饼茶的采制新工艺,首创了“大龙凤团”茶,使龙凤团茶在北宋名倾天下。

二是著书立说:丁谓在文学方面颇有成就,和孙何并称“孙丁”,著有《丁谓集》八卷、《虎丘集》五十卷等。最为难得的是他在制茶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团饼茶的生产工艺,写出了对团茶生产起重要指导作用的茶学专著《北苑茶录》,也叫《建安茶录》或《茶图》。《北苑茶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郡斋读书志》第十二卷中说:《北苑茶录》不仅记叙了北苑茶焙的数目、产地,以及采摘、焙制、上贡的经过,还绘制了制茶的器具图形等。正因为有了丁谓的《北苑茶录》,北苑御茶的制作工艺不仅得到很好的传承,而且为后来团茶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作诗题序:除了著书,丁谓还创作了许多赞颂北苑御茶的诗作,其中《北苑焙新茶》是最出色的,诗中写道:“北苑龙茶著,甘鲜的是珍。……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年年号供御,天产壮瓯闽。”全诗长达160字。

这首诗本身就是一个绝好的广告。诗中细致地描绘了北苑御茶采摘、焙制、包装、运输、上贡、品尝的全景,既突出区位优势,又突出产品品质,赞美北苑御茶是最佳的贡御之茶,是为瓯闽增添光彩的“天产”。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中评价说:丁谓的这首诗,是描述北苑御茶最详尽的颠峰之作。

更有价值的是诗前的序,为北苑茶事的辉煌历史作了铁证。序文指出,建州有36个官焙,其中北苑龙焙生产的茶又早又好。每年约在3月之初开始,每天都有上千人上山采茶。花工大,制作精,而且在3月中旬之前即用快马加急,送到三千五百里外的京城开封。从采摘到制作,从建安到开封,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条件,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这却是事实!

正因为能够如此,虽然建安比顾渚(在今浙江)离开封更远,宋朝还是把御茶园移到建安(即今建瓯)。

二、北苑御茶成熟时期的极品——“小龙凤团”茶

1.什么是“小龙凤团”?它与“大龙凤团”有什么不同?

北宋庆历年间(约在公元1047—1048年),福建路转运使蔡襄,主持北苑茶事,他在“大龙凤团”的基础上,创制出“小龙凤团”茶。与“大龙凤团”一斤八饼不同的是,小龙凤团更精致,每二十饼重一斤,它的价格可值黄金二两。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称赞小龙凤团茶道:“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也就是说,小龙凤团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御茶,她是比金子还贵重的至尊茶品。

2. 蔡襄为“小龙凤团”茶所做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蔡襄,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由于他创制了小龙凤团茶,因而成为中国茶史上小龙凤团茶制作第一人。蔡襄创制的小龙凤团茶与丁谓创制的大龙凤团茶,促进了我国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龙团凤饼,起于丁谓,成于蔡襄。两人在中国御茶史上被称为“前丁后蔡”。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