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三十二年(1162),建州升建宁府。宋人张栋撰写《建州升建宁府记》,说“建实分茅赐履之地”,说城东白鹤山有“王气”,“至是始验云”。其实,建郡之“王气”,当早有灵验。 中兴元年(501),征东大将军萧衍封建安郡公,二年(502)进位为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464-549),字叔达,生于建康(今南京),籍贯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丹阳市访仙镇),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 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萧衍有文武才干,长博学。能征善战,甚有威名。 中兴元年(501),封建安郡公。次年,齐和帝“禅位”,萧衍即皇帝位于建康(今南京),国号梁,号为梁武帝。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即位后曾采取积极措施,如鼓励农耕、曾行籍田;允许流民回乡,恢复原有田宅;禁止豪强占取;减免税租等,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 天成元年(555),曾为梁闵帝的萧渊明封为建安王。 萧渊明,字靖通,亦作萧明,南梁武帝之侄,梁文帝萧顺之之孙,长沙宣武王萧懿之子。渊明从小受武帝器重,封灵阳侯。太清元年为豫州刺史。领兵进攻东魏被俘。后被东魏授以散骑常侍。 承圣三年(554),西魏攻陷江陵,杀害梁元帝萧绎。天成元年(555),北齐文宣帝高洋和太尉王僧辩支持萧渊明即位为帝——梁朝第七位皇帝,改元天成。 不久,司空陈霸先发动兵变,萧渊明被迫退位,担任太傅,册封建安郡公。 皇帝当得憋屈,不当也罢,做做建安郡公,倒逍遥自在。 建王赵眘登基,是为宋孝宗。 赵昚,1127年生,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28年。 高宗赵构无子。绍兴二年(1132),收赵眘为养子育于宫中。十二年(1142)封为普安郡王。三十年(1160)二月,立为皇子,并制授宁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王。三十二年(1162)五月,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即位皇帝。 宋高宗让位于赵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 由是,建州成了建王赵眘的潜藩——即封地。于是,建人腾出城中大中寺一个殿堂,修造建王府。赵眘即位后,建州升为府,府城官民感恩戴德,仿帝君行宫式样对建王府进行一番修葺,俨然皇殿,金碧辉煌,巍峨壮观。 后来成了祝圣道场,置有“当今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牌子,府县官员不时至此朝拜。 潜藩之地,备享殊荣。南宋史学家熊克曾赞:“建安为寿皇潜藩,而闽之第一郡也。王气所在,必有灵源,然后圣算愈绵,神基愈峻,非他郡之比。” 南明隆武帝御驾建州,指挥北伐,反清复明。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军队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不久,清军入关。斯时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多个流亡政权,统称南明。 唐王朱聿键为朱元璋第22子朱柽第八代孙。顺治二年(1645)六月二十四日,唐王入闽落驻建州,随即颁监国令,为监国、登位作准备。闰六月初三日,唐王率领文武官员,租用十八只船,沿建溪,下闽江,开往福州。初七日进入福州城,当日正式宣布监国,行祭天地,祭太庙等大礼。二十七日,在福州称帝,改弘光元年(1645)为隆武元年,以福州为国都,改为天兴府。 这年十二月初六日,隆武帝离开福州。二十二日,抵达建州。以都察院衙门为行宫,后宫为便殿,府学为锦衣卫衙门,大中寺为翰林院。 隆武帝驻足建州,招兵买马,遣将布局,实现北伐,力图恢复中华。 在建期间,隆武帝可谓殚精竭虑,日理万机。 只因敌强我弱,大都战败。 隆武二年(1646)三月,隆武帝离开建州,将驻地迁至延平府。后被清军杀害。 隆武政权虽失败,但隆武帝拳拳之心可表,铮铮铁骨可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