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一场特别的义务植树活动在建瓯市房道镇沶村村举行。这场活动的特别之处,要从671年前说起: 元末1354年春天,因头年“陨霜杀稼”,全省大饥。房道沶村开明绅士杨达卿用“植杉一株,偿粟一斗”的办法以工代赈,并在树木成才后立下家规“此山之木誓不售人”。这条禁砍禁伐的祖训成就了如今的万木林,每年义务植树也成为沶村村的一条乡约。 世易时移,六百多年前的沶村植树乡约如今已有了移风易俗的新内容:除每年3月12日植树节义务植树外,凡是沶村村民娶妻的、出嫁的、考上大学的、入伍参军的、生小孩的人家,都要在村里种一棵树;游客也可以选取价格不等的树苗,到清风万木园种下。 这场由建瓯市委文明办、建瓯市委社工部、房道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沶村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主办的“践行村规民约 推进移风易俗”义务植树文明实践活动,吸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也吸引了一年来家有嫁娶、添丁、参军、进学喜事的人参加。 这个家有参军儿子的大哥接过树苗,笑容一直挂在嘴角。 这对夫妻的孩子去年高考考了652的高分,被重点大学录取。去年,沶村村仅高考600分以上的考生,就有5个。这也是杨荣故里重家风、重教育、重文明传承的结果。 建瓯市融媒体的小伙子们手脚麻利,动作刚劲,身影在春日阳光下格外矫健。 市委文明办和社工部的志愿者,固土的动作协调整齐,鲜艳的志愿红映衬得笑脸更加灿烂。 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重在村规。沶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村里的祖训凝聚着先贤的智慧,加入新内容的乡约更是闪烁着绿色的文明之光。这场特别的植树活动,正是村规民约中“共建绿色家园”、“崇德向善”精神的延续。(吴慧英)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