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魅力建瓯> 本土文化
建瓯市太保信仰
2015-01-10 22:27:08  来源:建瓯市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admin  

    “九十九位太保”作为民间信仰早已融入建瓯百姓的生活。尤其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太保庙会更是建瓯的第一大庙会。日前,为将建瓯民间信仰“太保文化”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市文体局的委托,市方志委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了“太保文化”专题调查组,于20081月至5月间先后5次深入龙安岗太保祖庙、通仙门太保楼、坑里太保庙等三大太保庙调查了解、实地采风,并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族谱等方式,取得第一手宝贵的资料。现将本次调查情况概述如下:

  一、太保信仰的历史渊源

  关于太保的由来,在当地主要流传着两种版本。

  (一)“闽王敕封说”

  建瓯民间传说太保是唐末五代闽天德皇帝王延政敕封的。南唐保大初(943年),王延政据建州称帝,为揽人才,开科取士,得文武进士百人,以萧钅秦文武全才名登榜首。是时,张天师正在建州传道,很是灵验。此事传入皇宫,闽天德皇帝想试张天师法力,便着人在龙安岗下挖一大洞,命百名新科进士扮作妖怪,在洞内饮宴喧闹,同时又命张天师前往收妖。
  到了龙安岗上,张天师摆下香案,开始作法,顿时山崩地裂,洞内九十九位进士身首异处,仅门边一士削去一足。事后,闽天德皇帝念百士枉死,便追封九十九位被斩进士为太保,以萧钅秦为首,在龙安岗上立庙祀奉太保亡灵;封削足者为山魈,着各地山神庙内供奉。此后太保信仰渐渐在民间传开。


  (二)“萧氏家谱说”

  小松萧氏认为萧公太保是其祖先,九十九位太保是其祖先的结义兄弟。


  据《萧氏家谱》记载,其始祖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之胞弟萧衡,当年北汉王衡公要武帝将帝位传给他,而武帝不肯,于是兄弟不睦。萧梁王朝终因兄弟失和而衰亡。家谱告诫后世子孙永记“兄弟和睦,团结一心,同兴家业”。


  梁亡后,萧氏家人四散各地,唐末时,有一支迁往洛阳之郊,即小松萧氏之祖。适时,萧钅秦与弟铿,恰值血气方刚之年,蓄志谋复萧梁江山。萧氏散家财结交四方豪杰,钅秦公得结义兄弟百人,个个有一身好本事。当此天下大乱之时,萧氏兄弟以保境安民之名,办起民团,将洛阳郊区青壮农民编练成军。萧钅秦自称“冲天太保”统领全军,并分封结义兄弟为诸名号“太保”,分统各营,同时外结山东好汉黄巢为援。


  相传唐朝的护国世袭天师侦得萧氏兄弟图谋造反,便严加监视。一日得知萧氏众家太保聚于洛阳郊龙头岙,天师即上山顶作法,将洞内九十九位太保斩杀。萧铿因在洞外站岗,故只被削去左足,他带伤回家报信后流血过多而亡。萧家族人闻凶讯,亡命天涯。


  北宋末,从洛阳出逃的一支萧氏族人,南逃入闽,落脚在今小松镇旗山下,始名“蛸窜村”。历三代人口增殖,田地不够。四世祖又率一支族人进龙安岗附近的枇杷村开荒百余亩,名萧长垅。此后萧氏家道日旺。一日夜里,四世祖梦见萧钅秦,乌面紫须蟒袍金冠,对其言:“吾乃尔祖萧钅秦,得玉帝敕封我等九十九位死难兄弟为太保,铿弟得封为山魈。今龙安岗上有血柴(即红豆杉),系众家太保心血所注,尔可率族人伐之,将其变卖得些银两,在岗上立庙,以奉吾兄弟之香火。切记!切记!”次日,四世祖依萧公托梦之言,率族人在龙安岗上寻得血柴,制成上等红木寿板四十多副,卖得数百金。于是萧家请匠人动工盖庙,雕萧公像,立九十九位太保香位。这便是龙安岗太保祖庙。萧氏对外隐去萧钅秦谋划造反之事,仅传言是玉帝敕封九十九位太保。此后,太保之信仰由此渐传各处。


  《建宁府志》、《建安县志》、《瓯宁县志》等明清以前的旧志中均未见载太保庙及太保信仰之事,直至民国版《建瓯县志》始有太保庙的记载。由此可知太保信仰在明清以前尚未登上大雅之堂,只是在民间口耳相传,因而所存文献资料甚少。

  二、太保信仰的基本内容

  (一)太保信仰的内涵

  太保爷之所以会成为建瓯民间信仰最广的地方神是因为其信仰的内涵极其丰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基础信仰——平安保护神。民间传说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建宁府时,萧公太保曾显圣,保全了府城。所以建瓯百姓把太保供为地方的平安保护神。


  核心信仰——财神。因为在萧氏四世祖首建太保祖庙时的资金,是变卖血柴所得,“血柴”一词在建瓯方言中与“发财” 谐音,所以生意人便把太保爷供为财神。另民间盛传,在清末民初,有一李家供奉太保爷,在太保爷的护佑下,李家生意兴隆,发家成闽北首富。于是民间竞相仿效,家家供太保,店店奉萧公。流传至今,萧公与众太保 又成了民间的财神。
  衍生信仰——求学与求职。因这99位太保爷曾经都是新科进士,所以学生们崇拜他们,希望学业有成、金榜题名。另外“太保”还是皇帝赐予官员的最高爵位和封号,所以祈求升职的职员也常来参拜。


  (二)“太保”封号的解读
  解读一:据明史记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解读二:古三公之一,位次太傅。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西周始置,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

  解读三:宋、元时对庙祝、巫师的称呼 。

  解读四:对绿林好汉的尊称。


  (三)太保寿诞及饮食爱好
  民间传说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和七月初七分别是萧公太保的圣诞和升天之日,民间又传太保爷最爱吃尾肠糍(建瓯一种地方特色风味小吃),所以每年的这两天太保爷的信徒们便会挑着膀蹄、公鸡、鱼、尾肠糍和鞭炮等前往太保庙上供,庙里人来人往,场面十分热闹。


  (四)99位太保名讳(略)


  三、太保信仰的传承谱系

  自北宋末萧氏四世祖联合“五保”(即龚墩、吴墩、论后、樟坪、钱山五村众人)在龙安岗盖太保祖庙以来,太保信仰便在建瓯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其传承链是:北宋末(1127年)萧氏四世祖——中华民国壬戍年太保祖庙(1922年)吴墩村吴樟凯—— 龙安岗太保祖庙龚积生 ——建国后太保祖庙(1978年)吴墩村吴增奴—— 坑里太保庙陈德松--通仙门太保楼黄丰顺


(一)龙安岗太保祖庙传承谱系
代 别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文化程度 居住地址 在任时间 备注

第一代 曹安怒 男 不详 文盲 建阳水吉 1945-1971 已故

第二代 吴增奴 男 不详 文盲 吴墩村 1978-1987 已故

第三代 吴接洪 男 1945 小学 樟坪村
1987-1991
第四代 龚积茂 男 1936 小学 龚墩村
1991-1994
第五代 龚兴琳 男 1942 小学 龚墩村
1994-1997
第六代 龚泽琳 男 1943 小学 龚墩村
1997-2001
第七代 林兴婢 男 1962 初中 论后村
2001-2004
第八代 龚仁成 男 1953.7 小学 龚墩村
2004-2006
第九代 龚积生 男 1942.12 小学 龚墩村 2006年至今

(二)坑里太保庙传承谱系


代 别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 文化

程度 居住地址 在任时间 备注

第一代 施茂钦 男 不详 文盲 坑里上马路 1968年前 已故

第二代 林炎炎 男 1922 文盲 坑里下马路 1968-1972 已故

第三代 陈德松 男 1936.7 文盲 凤排新村 1972年至今


(三)通仙门太保楼传承谱系
代 别 姓 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文化程度 居住地址 在任时间 备注

第一代 徐冬发 男 不详 不详 不详 已故

第二代 祝开进 男 不详 不详 不详 已故

第三代 钟德斌 男 1928 初小 建瓯南营巷

第四代 黄丰顺 男 1942.7 初中 解放路3392006年至今



  四、太保信仰的基本特征


  建瓯太保信仰作为建瓯特有的民间信仰,自北宋末(1127年)在建瓯境内流传以来,经过8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分布的区域性。太保信仰是土生土长的建瓯地方神圣和信仰,仅分布在以建瓯为中 心区的旧建宁府辖区境内。


  内涵的独特性。在我国民间信仰的财神有很多,甚至还有分文、武财神,而把“太保爷”供为财神的,在全国范围来说,是一种特别独特的文化现象。


  构成的群体性。建瓯的太保信仰中人们常说的“太保爷”并不是指一人,而是一个由99位太保组成的群体。


  形式的亲民性。太保的原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名有姓的人。这些太保不忌荦素的饮食习惯十分贴近民众、贴近生活。更重要的是信徒不需要履行什么繁琐累赘的仪式就可信仰太保,这就给普通民众的广泛参与敞开了自由宽松的方便之门。


  信徒的多元性。太保信仰的核心信徒是生意人,他们求财;基础信徒是普通民众,他们求平安;此外,衍生的信徒还有部分学生、职员,求升学、求升职。

  五、太保信仰的主要价值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不仅影响着建瓯大多数一般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还与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建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因而,建瓯太保这一民间信仰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民间的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建瓯社会——文化系统的基层角度,而且对于理解建瓯社会——文化系统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审美旅游价值:民间信仰是祖先创造和积累下来的文化财富,它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还在旅游观念的形成、旅游景观建设、旅游讲解内容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