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魅力建瓯> 本土文化
北苑御茶与龙团凤饼探秘
2017-11-21 10:07:21  来源:建瓯市政府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什么是北苑御茶?北苑御茶是指①在历史上,兴于唐末五代的闽国,经历了南唐、北宋、南宋、元、明六朝42帝前后长达458年;②设于建州(后称建宁府,即今建瓯),以北苑为核心区的;③由朝廷亲自派重臣督造,直接供皇家饮用的茶品。

为什么御茶产地的核心区叫北苑?这就得说到北苑御茶园的创始人——张廷晖。唐末五代之际,因为闽国战乱频发,加上闽王常常派人前来索要茶叶,建州最大的茶焙业主张廷晖不堪重负,于闽龙启元年(933年),索性将凤凰山方圆30里的茶山献给闽王王延钧,闽王王延钧将它列为皇家御茶园,因为茶园地处闽国北部,所以叫北苑。

此后一直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的458年间,北苑茶品驰名天下。历代赞颂北苑御茶的名家名篇层出不穷。宋代周绛在《补茶经》中盛赞她“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丁谓在《北苑焙新茶》称颂她“北苑龙茶著,甘鲜的是珍”“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曾做过福建路常平茶盐公事的陆游在《建安雪》中更是作了高度评价“建溪官茶天下绝”!“建溪官茶”指的就是当时的北苑御茶。

那么北苑御茶到底有多绝?我想从茶品、茶具、茶艺等九个方面,全面解读这一绝世奇茗——北苑御茶。

说起北苑御茶,人们便会想到“一饼千金”的龙团凤饼。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朝廷派重臣督造北苑御茶,为了有别于民间普通的茶叶,铸了龙凤圈模,将研膏茶用圈模压成团饼状,因为团饼上印有龙腾凤翔的纹饰,所以也叫“龙团凤饼”。这龙凤团茶有“大龙凤团”和“小龙凤团”之分,那么,“大龙凤团”是一款怎样的茶品?而“小龙凤团”又是一款怎样的茶品?大团与小团有什么不同?这些绝世奇茗是怎么研制问世的?带着这些疑惑,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宋的“龙茶盛世”,去探寻和揭开这一串串千古之谜!

一、北苑御茶初期的极品——“大龙凤团”茶

1.什么是“大龙凤团”茶?

宋代最贵重的茶就是龙团凤饼。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大龙凤团茶,是经过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和过黄等七道规范而严苛的工序精制而成,如团饼状,每八饼重一斤,表面有十分讲究的龙凤饰纹。龙是百兽之首,皇帝的象征;凤是百鸟之冠,母仪天下的标志。龙凤团茶不同于一般的茶,在团饼上特别压铸了龙凤圈模,显示了皇家的尊贵。

2.“大龙凤团”是由谁首先创制的?

北苑“龙凤团茶”的创始人是丁谓。丁谓何许人也?丁谓是北宋名人,字谓之,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丁谓聪明过人,诗画、博弈、音律无不洞晓。宋至道中(约公元996年),丁谓任福建路转运使,到建州(即今建瓯)督造北苑御茶,创制了大龙凤团茶,成为天下之最。当时丁谓精制了四十饼大龙凤团进献给当时的皇帝宋太宗,宋太宗龙颜大悦,这皇帝一欢喜,真是不得了,大龙凤团茶一下就名震天下。

3.丁谓为“大龙凤团”茶做了哪些贡献?

丁谓为“大龙凤团”茶做了三大贡献。

一是首创之功:丁谓开创了团饼茶的采制新工艺,首创了“大龙凤团”茶,使龙凤团茶在北宋名倾天下。

二是著书立说:丁谓在文学方面颇有成就,和孙何并称“孙丁”,著有《丁谓集》八卷、《虎丘集》五十卷等。最为难得的是他在制茶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团饼茶的生产工艺,写出了对团茶生产起重要指导作用的茶学专著《北苑茶录》,也叫《建安茶录》或《茶图》。《北苑茶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郡斋读书志》第十二卷中说:《北苑茶录》不仅记叙了北苑茶焙的数目、产地,以及采摘、焙制、上贡的经过,还绘制了制茶的器具图形等。正因为有了丁谓的《北苑茶录》,北苑御茶的制作工艺不仅得到很好的传承,而且为后来团茶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作诗题序:除了著书,丁谓还创作了许多赞颂北苑御茶的诗作,其中《北苑焙新茶》是最出色的,诗中写道:“北苑龙茶著,甘鲜的是珍。……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年年号供御,天产壮瓯闽。”全诗长达160字。

这首诗本身就是一个绝好的广告。诗中细致地描绘了北苑御茶采摘、焙制、包装、运输、上贡、品尝的全景,既突出区位优势,又突出产品品质,赞美北苑御茶是最佳的贡御之茶,是为瓯闽增添光彩的“天产”。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中评价说:丁谓的这首诗,是描述北苑御茶最详尽的颠峰之作。

更有价值的是诗前的序,为北苑茶事的辉煌历史作了铁证。序文指出,建州有36个官焙,其中北苑龙焙生产的茶又早又好。每年约在3月之初开始,每天都有上千人上山采茶。花工大,制作精,而且在3月中旬之前即用快马加急,送到三千五百里外的京城开封。从采摘到制作,从建安到开封,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条件,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这却是事实!

正因为能够如此,虽然建安比顾渚(在今浙江)离开封更远,宋朝还是把御茶园移到建安(即今建瓯)。

二、北苑御茶成熟时期的极品——“小龙凤团”茶

1.什么是“小龙凤团”?它与“大龙凤团”有什么不同?

北宋庆历年间(约在公元1047—1048年),福建路转运使蔡襄,主持北苑茶事,他在“大龙凤团”的基础上,创制出“小龙凤团”茶。与“大龙凤团”一斤八饼不同的是,小龙凤团更精致,每二十饼重一斤,它的价格可值黄金二两。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称赞小龙凤团茶道:“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也就是说,小龙凤团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御茶,她是比金子还贵重的至尊茶品。

2. 蔡襄为“小龙凤团”茶所做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蔡襄,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由于他创制了小龙凤团茶,因而成为中国茶史上小龙凤团茶制作第一人。蔡襄创制的小龙凤团茶与丁谓创制的大龙凤团茶,促进了我国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龙团凤饼,起于丁谓,成于蔡襄。两人在中国御茶史上被称为“前丁后蔡”。

蔡襄为小龙凤团茶所做的最大贡献,还不仅限于首创之功,更重要的是,他为小龙凤团茶在茶史上树碑立传,他创作了《茶录》一书。蔡襄在书法上颇有造诣,《茶录》本身就是蔡襄的一件书法杰作。《茶录》分为两篇,上篇论品茶,对茶的色、香、味和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点茶作了精辟的论述;下篇论茶器,对制茶用具和烹茶用具的选择,均有独到的见解。《茶录》的论述,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部继陆羽《茶经》之后最著名的茶学专著,为宋代艺术化的茶饮奠定了理论基础。《茶品通史》将蔡襄誉为“中国品茶第一人”。

三、北苑御茶鼎盛时期的一款至高无上的茶中王者——“龙园胜雪”

1.什么是“龙园胜雪”?

北宋徽宗年间,宫廷里的斗茶活动非常盛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为了满足皇帝大臣们的喜好,御茶的征收名目越来越繁多,制作也越来越精致。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漕臣郑可简创制了一款可以说是旷世绝品的新茶,把前面的大、小龙凤团都给比下去了。她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用料。

她的原料是用“银丝水芽”精制而成的,这“银丝水芽”又叫“银丝冰芽”,《北苑别录》中将茶叶分为“紫芽、中芽、小芽”三个等级。紫芽,即茶叶是紫色的,制作北苑御茶时,紫芽是舍弃不用的;中芽,古称“一旗一枪”,即一叶一芽;小芽,是刚长出的茶芽,形状像雀舌、像鹰爪。小芽中最精的状若针毫的才被称作“水芽”。熊蕃在《宣和北苑贡茶录》中说道:“至于水芽,则旷古未之闻也。”郑可简就是用这“旷古未闻”的“银丝水芽”精制出了这款新茶,因为其茶品色白如雪,故名为“龙园胜雪”(也有文献称“龙团胜雪”)。

2.“龙园胜雪”是怎么研制出来的?

《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载:1120年,漕臣郑可简始创银丝水芽。把已经拣过的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浸泡,光明莹洁,芽头细如银线。用它们做成方寸新銙,銙面上精雕细刻有小龙图案,取名叫——龙园胜雪。

大家可以想象,用旷古未闻的银丝水芽,精制而成的龙园胜雪,其奢侈程度有多么惊人!时人称:“茶之妙,至胜雪极矣,每斤计工值四万,造价惊人,专供皇帝享用。”这真是:“皇帝一盅茶,百姓三年粮”。郑可简因为创制“龙园胜雪”受到皇帝的宠幸,官升右文殿修撰、福建路转运使,专营北苑茶事。

四、北苑御茶为什么能够名倾天下持续458年?光环的背后有哪些值得解密的玄机?

玄机一:造型美观,精品迭出。赵汝砺在《北苑别录》中,将北苑御茶分成细色五纲和粗色七纲,其中粗色七纲是皇帝赏赐近臣用的,而细色五纲则是专供皇帝一人享用的。北苑御茶的细色五纲分别是:第一纲龙焙贡新,第二纲龙焙试新,第三纲有龙园胜雪、御苑玉芽等15个品名,第四纲有无比寿芽、瑞云翔龙等13个品名,第五纲有太平嘉瑞、龙苑报春等6个品名。其中第一纲龙焙贡新是最上等的,开焙后十天内进贡;龙园胜雪是最精良的,她的价值达四万钱。

不管是粗色七纲还是细色五纲,制作时所选的鲜茶都是小芽或水芽,一般不用中芽,其洗涤次数都在十二水以上,蒸焙次数从七宿火到十五宿火不等,真正做到“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当然,作为皇帝独享的细色五纲,其制作工艺更是精益求精。我们来看看最为上等的“龙焙贡新”和最为精良的“龙园胜雪”在赵汝励《北苑别录》上是怎么记载的:“龙焙贡新:水芽、十二水、十二宿火”;“龙园胜雪:水芽、十六水、十二宿火。”真是令人咋舌的做工啊!

建瓯北苑成形的入贡团茶,不仅品质一流,而且形态美观。有方形、圆形、圭形、花叶形,表面模印的花纹龙腾凤翔、阴阳交错、图文并茂。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北苑造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北苑御茶能在中国茶史辉煌458年之久的第一要素。从太平兴国二年(997年)开始,至宣和二年(1120年)截止,在这短短的140多年间,北苑御茶的极品被一次次地刷新。据熊蕃所著的《宣和北苑贡茶录》上记载:从紫笋腊面先后被京铤、石乳、的乳、白乳取代,再被大龙凤团取代;大龙凤团又被小龙凤团取代,小龙凤团又被密云龙取代,密云龙又被瑞云翔龙取代,瑞云翔龙又被白茶取代,最后到了登峰造极的龙园胜雪,北苑御茶的皇冠走马灯似的流转、更迭,这就是中国茶史上,空前绝后的“龙茶盛世”所开创的奇迹!

玄机二:包装考究,品相尊贵。“三分人品,七分妆扮”,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包装。包装除了保护商品,便于运输与储藏外,更重要的是还能促进商品的销售和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

在宋代,人们已经明白了这一道理。当制作精良的龙凤团茶出焙时,监茶官们就会让造茶工匠,为她穿上华丽的“衣裳”。我们一起来看看细色五纲的六重妆扮:第一重“圈以箬叶”;第二重“内以黄斗”;第三重“盛以花箱”;第四重“护以重篚”;第五重“扁以银铒”;第六重“茶箱内外,又有金黄色的丝绸包裹”。如此精美华丽的包装更是重重映衬了北苑御茶那非凡尊贵的身份。

玄机三:工艺精良,规程严苛。北苑御茶之所以能力压群芳,名冠天下,还因为它在采造工序和技术上刻意求精,一丝不苟:“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她的采造工艺在当时,就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操作流程。根据宋代赵汝砺的《北苑别录》记载,当年北苑入贡团茶的制作,共有七道规范而严苛的采造工序:一是采茶;二是拣茶;三是蒸茶;四是榨茶;五是研茶;六是造茶;七是过黄。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火候。火数的多寡,一般与茶銙的厚薄有关,茶銙厚的一般需焙十至十五宿火;茶銙薄的一般需焙七至十宿火。火数焙足之后是过汤出色,过汤出色之后是编框封焙。

这样做出来的龙凤团茶,团团都是色泽光莹、品相夺目的精品和极品。

玄机四:得天独厚,又好又早。为什么北苑御茶会在众多茶品中脱颖而出,独受青睐?除了制茶工艺精良以外,还有什么别处无与伦比的地方吗?答案是肯定的。大家知道,建瓯素有“绿海金瓯”之美称,因其境内丘陵起伏,土地膏腴,四季分明,雨水充沛,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生态特别优越的环境,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是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绿都”。这样优越的生态环境,特别适宜各种植物生长,当然也特别适宜种茶。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明确指出(白话译文):“茶味的四大标准叫做——香甘重滑,只有北苑所产的茶品能够达到这个最高境界。”

丁谓在《北苑茶录》中也说(白话译文):“北苑的凤山高不过百丈,没有什么危峰绝壁;可是这里冈阜环抱,气势柔秀,真是一处最适宜种茶的好地方啊!”。

建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就了北苑御茶又好又早、无与伦比的非凡品质。难怪在今国宝级文物“北苑御焙摩崖石刻”上,宋代督造北苑御茶的首席执行官柯适,早已为世人镌刻下了(白话译文)“建州东,凤凰山,最适宜种茶的地方就是北苑”的千古定论。

结语:为什么北苑茶品能在历史上独霸天下458年之久?

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因为它充分具备了以下四大优势:

优势一:贡御及时,先声夺人。

优势二:工艺精良,规程严苛。

优势三:包装考究,品相尊贵。

优势四:造型美观,精品迭出。

特别是在茶品的研制上,更是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在458年间,造茶工匠们一次次地挑战和刷新了茶品的极限,创造了茶品的奇迹,做到精品迭出,从而开创了北苑御茶独步天下458年的“龙茶盛世”!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