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市龙村乡地处建瓯、建阳、政和三县(市、区)交界,物产丰富,素有“金瓯宝地”“绿色金库”之称,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一直限制了龙村的发展。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龙村乡大力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村民们无偿供地支持家乡路建设,不仅不要赔偿款,还自发捐款募集修路资金,为的是修出一条打开大山的幸福之路。 建瓯龙村乡黄凌村坐落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大山深处,自然环境优越,物产丰富,每年生产竹笋150万斤以上,锥栗十几万斤。村民们在得到大山馈赠的同时,也被重重山岭困住发展的步伐。直到2018年,黄凌村的溪源、坪畲两个自然村都还没有出村的水泥路。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村民们不等不靠,自发捐款修路,不要一分征地赔偿,终于推动了修路工程启动。 龙村乡黄凌村党支部书记吴德旺说:“村民想这条路想了很久,但一直都没有办法。我们有两个自然村,一个自然村捐了30多万,另一个也差不多30万,感动了村里也感动了乡里,村民这么支持,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把这条路打通。” 听到群众们的需求与呼声,村“两委”干部积极向市县乡各级有关部门申请资金和项目,并得到了各级部门大力支持,最终以“三三制”的模式修路,即村民集资三分之一,乡里支持三分之一,再向上级争取三分之一的方式,大家一起努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长6公里,4.5米宽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 龙村乡黄凌村村民游杨盛说:“说到要修路,我们村民非常高兴。路修到谁家的山和地,我们都愿意配合,一分钱不要,路就是我们村民的致富之路。” 龙村乡黄凌村村民林梦胜说:“以前路没修好的时候,杨梅根本卖不出,在运输过程中都抖烂掉,现在路修好了,我们杨梅、榛子和笋干一年也能卖八九万块钱。” 黄凌村是整个龙村乡的缩影。龙村乡现有锥栗面积6.8万亩,年产锥栗3700多吨,毛竹林面积6.5万亩,年产毛竹6多万吨、笋罐头70万罐,占了建瓯全市七分之一以上。但是作为建瓯最偏远的乡镇之一,交通不便,让村民们守着“金饭碗”过着苦日子。 龙村乡政府乡长黄晟说:“长久以来,龙村乡主要以生产农副产品为主。大部分农副产品销往建瓯以及外省外地的时候,都是因为交通的瓶颈制约了我们龙村的经济发展。” 为了打通龙村乡通往高速口、铁路站点的交通生命线,龙村乡正在建设一条7.5米宽的三级公路。龙村乡境内有10.5公里,涉及100多户村民林地,所有村民达成一致不要赔偿款,投工投劳只为这条路早日修好。 龙村乡政府乡长黄晟说:“目前龙村属偏远地区,现在到建瓯最快最近的高速口是60公里,龙村至东峰坤口的三级公路建设,到高速口的距离将缩短到25公里左右,同时也打通了龙村乡通往衢宁铁路建瓯东站的发展之路,通过这几年交通设施的建设,我们龙村的农副产品,以更好的价格销到了更远的地方。”(林萌 刘协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