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游走闽南山水间追花采蜜的川石人
2016-05-23 16:49:29 张名华 来源:建州报  责任编辑:admin  
 



    “今天回家扫墓,明早就得赶到石狮整理蜂箱,8日连夜包车把大几十多箱蜜蜂运到漳浦采蜜柚花。” 4月4日下午(清明节),从石狮匆匆赶回老家川石乡徐村布扫墓的林明略显疲惫地告诉记者。“漳浦一带,清明节过后,蜜柚大开花,而后进入荔枝花期,酿荔枝蜜,再开采龙眼蜜,花期一茬接一茬,前后持续近2个月,可以收割1500多公斤品质上好的蜂蜜。”
    今年45岁的林明是川石乡徐布村人。2000年初,一直在家务农的他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洗脚上岸举家前往服装之都——石狮做服装生意,在徐布小学读三年级的孩子也随之转学到石狮读书。几年打拼下来,总算是在这个繁华的小城市站稳了脚跟,但是这些年,实体经济出现下行,林明的服装生意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慢慢的赚不到什么钱,就开始考虑转行。”考虑了很久,林明发现闽南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热带水果种植面积非常大,一到春暖花开的季节,空气里弥散的都是甜美的花香味。于是,一个全新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形成。他决定养蜂。
    本以为养蜂是件容易的事,但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几年下来,被蜜蜂蜇对林明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他从当初的两箱发展到了50多箱,养蜂的模式也从当初固守一地变成了随着花期“追花采蜜”,成了一名游牧式的养蜂人。说起他养蜂的这些年,林明如数家珍,2012年,他向一位养蜂的朋友买了2箱蜜蜂,开始学养蜂、育峰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一年,到了2013年,他的2箱蜜蜂变成了12箱。2014年,他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加到了40箱。因为肯用心,肯吃苦,他的养蜂技术不断进步。到2015年,蜜蜂增加到50多箱,收蜜2000多公斤,卖了10来万元。“我觉得,养蜂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漳浦的荔枝龙眼、莆田的枇杷全省闻名,也是闽南养蜂人追逐的两个最大的花期。这些年,林明就是这支特殊队伍中的一员。“漳浦一带春天的花期长,荔枝蜜多、龙眼蜜多,在这里一季的蜂蜜收入会有六七万元。莆田一带秋天的枇杷蜜,也有小几万元的收入。”林明告诉记者,不带蜜蜂出门的时候,他的蜜蜂放养在石狮市一座叫宝盖山附近的水库旁,采收冬蜜。比起当初的服装生意,他说,服装生意受外部经济形势影响很大,收入也不稳定。再说,自己一个外地人,有时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难处。“养蜂肯定比做服装辛苦的,出外的时候,跟流浪汉似的,马路边、山沟旁,支起一个帐篷与蜜蜂为伴。有时候一天就吃点自己带的干粮。”林明告诉记者,有时候他也会遇到在野外露营的驴友,“比起他们的浪漫,我只有辛苦。”林明说,这些还没什么,最辛苦是为赶花期的转场。“转场要在晚上进行,因为白天蜜蜂在外面,常常要忙活到下半夜。”
    林明说,清明节祭扫后,他5日就要赶回石狮,6日整理蜂箱,到7日傍晚天一黑就把蜂箱挑上包来的货车,深夜才能到漳浦,再把60几个蜂箱挑下来。“上车下车都是自己一个人干,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但一想到养蜂收入的一半收入就在漳浦一带,这些辛苦还是值得的。”林明告诉记者,这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生活方式,虽然辛苦,但是他并不抱怨什么。
    祭扫结束的时候,记者与林明在徐布村林氏祠堂聊起了当下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蜂蜜产品。他来到路边打开自己小车的后备箱,后备箱里的蜂蜜、蜂胶、蜂王浆、蜂蜡等摆放得满满当当,他从中抽取一瓶,托举在手掌上,教记者辨别真假蜂蜜。“买蜂蜜要尝甜度,要闻气味。假蜂蜜光有甜度,但是没真蜂蜜甜,也没有一点气味。”记者打开其中一瓶蜂蜜,一股浓浓的花香味扑鼻而来,令人垂涎。“蜂蜜还有熟蜜与水蜜之分。”他说,蜜蜂在采蜜后,用翅膀扇了几天,把水分扇干后,再用白蜡封起来。养蜂人收蜜时,要把白蜡割开,再把蜜摇下来,这就是熟蜜,这种蜜产量低,营养高。水蜜,就是部分养蜂人为提高产量,在蜜蜂采蜜后当天就把蜜摇下来,这种蜜产量高,营养却大打折扣。他家产的蜂蜜一直是熟蜜,所以也特别受欢迎。
    林明在闽南山水间已经有着5年的养蜂经验,大地回春给蜜蜂新一年的繁殖带来了好时机。他告诉记者,回家扫墓是作为儿孙应尽的责任,但是自从养蜂之后,他每年都是匆匆来,匆匆走。因为春天气温度回升,每天要检查蜂箱,抽出蜂箱里养殖蜜蜂的箅子,看看哪一箅子工蜂有死亡的,看看哪箱缺糖要拿白糖补充,这样加强管理,才能到漳浦的蜜柚花开,蜂群才能起来,才有蜜收。“蜂王产卵情况尤其重要,关系到蜂群的繁殖壮大。”他说,他的蜂群有20多只蜂王。“蜂王与雄蜂交配后,过十多天就会产卵,一天能产2000多枚,孵化成为一只只会采蜜的工蜂。”
    “我不让妻子和我一起,太辛苦了,她仍然做当初的服装生意。孩子刚到石狮才读三年级,前年已经考上厦门大学了。”林明的脸上透着幸福。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