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魅力建瓯> 本土文化
建瓯人为什么习惯称“扫墓”为“醮冢”
2017-11-22 09:53:25  来源:建瓯市政府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在建瓯,清明节的最重要活动也是祭祀、扫墓。但当地方言不叫扫墓,也不叫上坟,而是叫“醮冢”。醮(jiào),《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冠娶礼祭”;《广雅》也解释为:“醮,祭也。冢就是坟墓,但又有别于一般的坟墓。在远古时代,挖个坑将尸体(棺材)放入后,盖土,与地面平,不植树者称“墓”。“坟”的出现要比“墓”稍晚,是起土堆成的。秦汉以后,坟、墓的含义就差不多了。坟墓一般是平民所有,而“冢”的等级要比坟更高。“冢,高坟也。”(《说文解字》),可见,冢是贵族,是有身份的人死后居所。而“陵”的等级又更高,是皇家专用的名称,如“十三陵”“秦始皇陵”等。此外,还有圣人的墓地,称为“林”,林的面积较大,如孔林等。

那么,建瓯人为什么会习惯称“扫墓”为“醮冢”呢?据史料记载,西晋末期,中原地区战乱,一些家境殷实的士大夫或社会名流为了躲避战乱,携家带口往南方迁移,这是北方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进入福建省,而建瓯就是南迁队伍进入福建省的第一站。首次南迁的主要有林、陈、黄、郑、詹、邱、何、胡等八个姓氏,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衣冠南渡”不仅迁来了中原一带的八姓望族,同时也带来了厚重的中原文化。当然,这些社会名流死后所葬的墓便要称作“冢”。所以,扫墓祭祖在建瓯被称作“醮冢”,而且一直沿用至今。(赖少波)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