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林下经济,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林下经济作物成为增收的又一新途径,我市从种植品种上创新凸显本土特色,大力推进本市地方特色药用植物林下种植,带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近日,副市长张年雄和市林业局有关负责同志,一起前往东峰镇长溪村丁明忠林业农场的段木茯苓种植基地,调研茯苓的种植丰产情况、市场销售情况及林下经济发展措施、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基地里,村民们手拿锄头小心翼翼地采挖茯苓,一个个黑乎乎的“大疙瘩”被完整地挖了出来。虽然是第一年种植,但挖出来的“大疙瘩”一个比一个大,现场甚至挖掘到一个重达66.65斤的茯苓,着实少见。长溪村林业农场负责人丁明忠说:“今年茯苓种植,段木栽培了5、6亩,大概每亩8000斤左右,价格目前3块多。还有树兜栽培种了600多亩,还没开始挖。” 茯苓种植有段木种植和树兜种植两种方式,种植一次可采三次,是一种广普中药材,市场前景广阔。我市强化引导,创新突现本土特色,大力推进本市地方特色药用植物林下种植,让林下经济带动村民持续增收。市林业局副局长吴文旺说:“主要种植林下经济五大品种,毛果杜鹃、窄叶台湾榕、多花黄精、茯苓、黄花远志。” 我市拥有森林面积500多万亩,其中适合发展林下药用的林分面积达8万亩。近年来,林业部门以市场为导向、以村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荐地方特色药用植物种植,持续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市林业局副局长吴文旺说:“2022年以来,建瓯林下经济种植面积1.6万亩,产值9000多万元,为林农带来每亩0.8万元收入,提高了林农收入近2倍。” 据介绍,我市力争用3年时间,大力发展多花黄精、茯苓种植面积各过万亩,拟申报多花黄精道地药材和“黄精之乡”称号,促进林农增收致富。(黄明富)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