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 要闻 >
中共建瓯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体会议举行
2025-07-29 10:30:02  来源: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王俊杰  

中国共产党建瓯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决议(2025年7月28日中国共产党建瓯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建瓯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7月28日在建瓯举行。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市委委员29人。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南平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中的部分专家学者和基层代表等列席会议。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市委书记周靖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周靖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以来市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市委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南平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聚焦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细化实化“五增”工作重点,锚定“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发展定位,全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抓好民主法治建设,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瓯实践取得新进展。

全会指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是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在福建考察时提出的四个方面重要要求之一,也是福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的重要路径之一。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勇担重任,始终怀着感恩之心、爱戴之情、奋进之志,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全面对标对表、系统研究谋划,不折不扣推动省委、南平市委全会部署在建瓯落地落实。

全会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福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这既是对福建工作的充分肯定,明确福建有基础、有条件能够作出示范;也是对福建各个地区的整体要求,赋予了新的更高要求。建瓯是山区、老区、苏区,既要正视不足、查找差距,更要坚定信心、迎头赶上,进一步弘扬“弱鸟先飞”的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劲干出最好结果。

全会指出,围绕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因地制宜探索走出具有建瓯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南平、对建瓯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南平市委六届九次全会部署,扭住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目标不放松,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坚持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锚定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的主攻方向,主动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推进文化生态融合发展,推动区域布局协调、产业结构优化、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在全省、南平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奋勇争先、率先突破。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福建“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的重要要求,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序打造“1+5”城乡融合发展特色区,探索走出具有建瓯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1”就是锚定“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发展定位,聚力做靓“一座城”,以县域为主体,提升城乡融合统筹力。“5”就是坚持文化兴市、产业共富、生态立基、改革惠民、文明润乡,更加彰显人文之美、共富之美、生态之美、创新之美、和谐之美,共建共享具有建瓯特色的高品质生活区。

全会强调,要紧扣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快培育具有建瓯特色的县域产业集群。要牢记嘱托,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中心镇为节点、重点村为基地的县域经济布局。统筹县域产业布局,在县域层面,继续发展壮大竹、酒、茶、物流等“五个一”优势主导产业,“一根竹”要持续做强,“一瓶酒”要转变赛道,“一片叶”要做优品质,物流“一张网”要持续织密;在乡村层面,加强衔接配套,创新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富民产业;在园区层面,完善县域园区规划布局,构建“一城多园百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文旅主导产业,坚持把文旅经济作为未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游在大武夷、吃在古建州”区位定位,树立旅游意识、旅游思维、旅游理念,更加注重游客思维和消费体验,持续做热建州古城美食游,进一步展示千年建州文旅形象。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培育引进一批农林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更好发挥联农带农作用。

全会强调,要紧扣县域这一重要切入点,推动城乡一体建设发展。要坚持“大建州”全域理念,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提升县域综合承载力。加快城乡建设新步伐,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做优“县城—中心镇—重点村”空间体系;推进古城保护活化,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建设一座古今交融的魅力新城;严格落实“一规划一导则一方向一机制”,加强乡村建设和乡村风貌管控,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深入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提升精品特色示范带,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构建共管共治的城乡治理体系,推动实现乡村更美丽、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提升山海协作新实效,深度融入福州大都市圈、闽东北协同发展区,拓展山海产业合作载体,探索发展“飞地经济”,打造山海协作产业集群,协同开发跨区域精品线路和康养产品,创新打造“福”“建”之旅,在产业发展、文旅协作上资源互补、共进共赢。

全会强调,要紧扣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突破跨区域、跨城乡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县域全面振兴活力。深化改革上,坚持以改革增进福祉,持续深化乡镇“幸福里”社区“四不离”互助养老模式,叠加“4+N”全民健康医防融合网格化服务体系、零工市场等,推动养老、就医、就业等民生服务下沉共享。坚持以改革促农增收,深化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森林生态银行等改革,持续做强乡村振兴公司平台,进一步盘活闲置资源、低效资产,带动村财增收、村民共富。坚持以改革畅通要素,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干部人才选派使用制度,全面对接“三乡人”,创新金融要素保障,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城乡融合治理体系,促进城乡“人财物”等要素双向流动。扩大开放上,更加主动走出去,发挥朱子阙里、北苑文化发源地和台湾青心乌龙、冻顶乌龙祖籍地等优势,宣传推介特色文化和资源,不断提升“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影响力。

全会强调,要紧扣生态优先这一鲜明导向,聚焦“四个全域”目标,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持之以恒护绿,全面推行“巡山交树”制、“巡河交水”制,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闽江流域建瓯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守护好绿水青山。持之以恒扩绿,坚持一体推进国土绿化,开展林地林相规模化花化彩化改造提升,推进万木林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持之以恒兴绿,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推进森林康养建设,让山林得绿、群众得利。

全会强调,要紧扣增进福祉这一落脚点,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拓展增收渠道,坚持把稳就业作为事关民生的头等大事,完善零工市场、企业用工快招共享等机制,打造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完善惠农富民政策,拓展更为多元、更为稳定的增收渠道。优化公共服务,聚焦教育、医疗、住房等重点领域,统筹城乡公共服务高效配置,探索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布局、服务标准、设施建运等一体化路径,真正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弘扬文明乡风,坚持以文化人,全面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探索文化特派员制度,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全会强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归根结底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紧扣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突出系统谋划,把推动共同富裕贯穿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全过程各方面,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深入研究不同阶段的目标,分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在思想理念上更加注重协调、共享,在政策制定上更加注重均衡、可及,在推进实施上更加注重务实、高效。突出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推进、各展所长,探索各具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突出循序渐进,充分认识实现目标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遵循规律、量力而行、务实推进。突出凝聚合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弱鸟先飞”意识,力戒“等靠要”思想,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增强人民群众致富本领。

全会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站位全局强统筹,提升本领勇开拓,转变作风抓落实,主动引导浓氛围,形成促进共同富裕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有感的生动局面。要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等当前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全会号召,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南平市委全会精神,牢记嘱托、加压奋进,深化探索、彰显特色,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因地制宜探索走出具有建瓯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作出建瓯贡献!(林鹤冲 刘泽凯)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