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建州,典藏流芳。随着《南平市建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正式获批,建瓯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步迈入法治化、系统化的新阶段。今天的《名城保护·大家谈》栏目聚焦建瓯市殷闽文化馆的负责人邓宝生,听听民间文化机构怎么以实际行动响应条例精神,投身于名城保护与“创城”实践中。
邓宝生是一位扎根基层的文化守夜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搜集、整理、展示建瓯地方文献与实物,以实际行动为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建档立传”。当我们走进邓宝生的书房,满室书香扑面而来。他正俯身整理一本本与建瓯有关的书籍与文献。这些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建瓯市殷闽文化馆负责人邓宝生说:“这些书跟建瓯的历史文化都有关联性,都体现我们建瓯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这些珍贵的古籍文献,是我们创建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历史根基,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创城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近期,《南平市建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获得批准,这不仅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更明确了保护的责任与方向,有力推动了建瓯从“有历史的城市”向“有法治的文化名城”的转型升级,也让邓宝生这些民间收藏家深感振奋。 “这个条例,是我们保护和传承建瓯宝贵历史文脉、彰显古城独特历史文化风貌、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律支撑。它为我们今后科学有效地开展建瓯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明确了历史街区的保护责任,并为下一阶段历史街区的传承与保护指明了方向。作为建瓯人,我们更应该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这部条例。”邓宝生说道。
建瓯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当前,仍有众多承载城市记忆的文化遗产散落民间,亟待被发现、被珍视、被守护。邓宝生也希望更多的市民、团体和社会力量能够加入保护行列,让每一处历史遗存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重焕光彩,为建瓯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汇聚民智与民心。 邓宝生表示,作为殷闽文化馆的负责人,接下来,我将依托这个阵地,进一步宣传好展馆内的家风家训、朱子文化、理学文化,以及辉煌灿烂的钱币、铜镜文化,还有茶文化与酒文化。接下来,我们将全身心投入到创城工作中,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让建州这份厚重的历史,走出福建,走向全国。(池雪喻)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