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瓯是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省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试点县和理学名城城市更新建设样板,为保护、传承、利用好建瓯历史文化,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吹响了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号角,在这场关乎城市文脉延续与未来发展的攻坚战中,建瓯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千年建州·理学名城”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展现组织作为,为名城创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努力推动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东岳庙、通仙门、朱府朱庙朱学“三朱”建筑群等一批项目按时序完成,让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 营造氛围,凝心聚力
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以“为创城添彩”为主题制定系列活动方案,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局、团市委等部门举办宣讲员风采展示大赛、创城专题培训、巡回宣讲会、创城音乐会等活动7场次,示范带动全市各单位广泛开展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题实践活动160余场次,营造浓厚的名城保护氛围。 “通过宣讲员风采展示大赛,我们选拔了一批创城宣讲大使,并组织他们走入基层一线讲述建州故事、弘扬建州文化,让广大党员群众进一步了解古城建州的魅力,同时也鼓励、支持他们积极投身古城保护的工作中来。”市委组织部党员管理室主任陈沛文说。 加强培训,提升能力
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创新“1+N”培训模式,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精准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 “‘1+N’培训模式是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围绕文旅融合发展、非遗技艺传承、文物普查等‘N’个领域开展的培训,目前已举办‘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题班,市直副科级以上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各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人员、文化讲解员等116人参加培训。”市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室一级科员官伟昆说。 此外,市委组织部把《南平市建瓯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列入“三会一课”学习辅导材料,引导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条例、明职责、善践行。同时,还联合市委党校,开发了《解码建瓯铁井栏出圈背后的发展之变》案例课程,实现了案例教学课程“零突破”,目前已将该课程纳入我市第53期乡科级进修班培训课程中。 笃行奋进,挺膺担当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认真抓好干部“选育管用”,制定出台《关于全力服务保障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八条措施》,把“名城保护”工作一线作为发现、培养、考察干部的“赛马场”,一批对建瓯历史有感情、对文化保护有热情、对城市治理有思考的干部,优先充实到名城保护、文旅融合、城市管理等关键岗位,在历史街区改造、老旧小区提升、文旅项目攻坚等‘创城’一线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砥砺作风。 “下阶段,我们还将围绕名城保护持续抓好各项工作,如将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闽北临委纪念馆等列入主题党日活动基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实地研学、志愿守护等活动,让党组织成为守护文脉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成为传承历史的‘排头兵’,以党建红为千年建州添彩。”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部务会成员、一级主任科员张勇杰说。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