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专题
朱玉校:爱心架起座座连心桥
2018-02-26 10:39:37 林海、周婷 来源:  责任编辑:庄明帆  

在建瓯市龙村乡,有一位老人用十九年的时间,修了十九座连心桥,朱玉校老汉的善心感动着村民。

近日,省委文明办慰问组一行到我市慰问省级道德模范朱玉校。在朱玉校家中,慰问组对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热衷公益事业的精神表示崇高敬意,并仔细询问了他生活身体健康情况,嘱咐他保重身体,安享晚年,并向他致以新春的祝福。

据了解,1995年以前,黄凌村通往村外的必经之路是几根木头拼起来的小木桥,使用时间久了,人走其上,颤颤巍巍。当年,朱玉校卖了山上的一部分杉木,收入上万元,便决定用这笔钱将木桥换成坚固的石桥。从这以后,老朱与修桥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黄凌、凉乾、龙溪、仰坑等村建起的19座石桥,这19座桥中,有的是他全额捐建,有的是他率先捐款,牵头组织修建。

不过在朱玉校修桥也有“帮手”,那就是他的“粉丝”——子女和村民。朱玉校膝下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家人和睦相处。十多年来,子女们不但没有反对朱玉校花钱做公益,反而随时前来帮忙,拉石条搬石块,那是常有的事。朱玉校的儿子告诉记者:“他就是高兴做这个东西,修路、补桥都是为大家好的事情,作为儿子的我们都很支持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朱玉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垦荒造林。在随后的十年间,朱玉校先后造了400多亩杉木林和锥栗林。拥有数十万元的资产。尽管如此,老人的生活却很勤俭。他住在破旧的土木老房子里,平时外出办事几乎是徒步行走,连几块钱的车费都舍不得花,外出修桥自带的饭菜也多是白饭加咸菜。尽管自己生活得节俭,对于公益事业他却毫不含糊。

朱玉校的儿媳告诉记者:“节省,他去下田点心都舍不得吃,一碗面条什么都舍不得吃,他老人家就是有这份心。”

如今,老人年事已高,可一颗热忱的心却从未冷却。建瓯市龙村乡宣传委员吴淑婉这样说,弘扬朱玉校老人助人为乐的社会美德,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公民都必须要加强道德修养,学习他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精神,学习他热于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社会为他人多做好事,广大公民都要向朱玉校老人助人为乐的美德学习。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