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建瓯新闻
解读建瓯过年的十大习俗
2018-03-05 14:58:07  来源:建瓯市政府网  责任编辑:王林强  

本篇特辑建瓯过年十大习俗,各述其要,以示其征。

特色习俗001:“送灶王爷(公)”——建瓯民间的一种过年风俗

腊月廿四傍晚,家家户户备糕粿、茶酒,点烛、烧香、鸣炮,送送东厨灶君:“上天奏善事”。 从腊月二十起,平常人家多在每日夜晚,熬饴糖,配制年果糕点,如花生糖、麻仔糕、糖豆、酥粿脯仔炒花生瓜籽等。解放后此俗已大都淡化,而以采买为主。

特色习俗002:“送(头)年”——建瓯民间的一种过年风俗

凡是有儿女嫁娶的头一年,或是已经确定关系尚未举行婚礼之前的男家,须在过年前夕,一般是腊月廿四之后,得向岳父母家或准岳父母家,送膀蹄、公鸡、活鱼、板鸭等四种礼品,叫“送四色”;而岳家则须向男家送过年的“果仔”,另加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寄寓小俩口“早生贵子”;而准岳父母家,一般只收下膀蹄等一两样,会回送板鸭等几样,表示两家礼尚往来而又圆圆满满、。

特色习俗003:“吃避岁暝”——建瓯民间的一种过年风俗

除夕,家家户户大放鞭炮,迎接东厨灶君“下凡保平安”,合家团聚。首先祭神分岁,祭品还要提前挑到本邑本乡或本村土地庙、福主庙奉祀。然后一家团圆就餐:炒粿、煎糕、全鱼、鸡鸭、膀蹄、粉丸、纳底、太平蛋,大都不可少,但不同家庭,略有差别。解放后,此俗在菜谱上越来越好、越做越精,而在数量和品种上也与时俱进,最明显的就是原来的压轴主菜膀蹄已经大都消失不用或作改进。

特色习俗004:“封大门”与“开大门” ——建瓯民间的一种过年风俗

除夕守岁到开大门前一刻,先点小烛、香线封大门。然后又按“通书”规定的时刻,设供桌,有的富贵有钱比较讲究的家庭还用红缎金线绣“福禄寿喜” 为供桌订制桌裙。在供桌上摆好糕点、红桔、盐茶、红酒、粿猪、粿银宝等物品,再点着大烛烧香,打开大门,鸣放鞭炮,并用红纸正楷书写“开门大吉”裁成两半,分贴大门正中,要能合缝。迎接“财、运、喜”三神降临舍宅,庇佑本宅。解放后,此俗逐渐简化,守岁时间缩短,供品六十年代后粿猪、粿银宝逐渐少了,糕果酒茶一直仍然保持都有,鞭炮必放,香烛必点。

特色习俗005:“吃糕粿” ——建瓯民间特有的一种过年风俗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这是当地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从农历腊月二十日后,家家户户都忙于掸尘(即除尘,打扫卫生),全家总动员,擦洗、舂粿、蒸糕、置办年货。吃分岁暝,正月请春酒,都要煎糕炒粿,因建瓯方言“糕”与“高”同音,预兆“年年高升”;“粿”与“财”谐音,谓“吃粿生财”。建瓯人制作的年糕有红糖糕、白糖糕、红枣花生糕、肉糕等。食用除煎酥外,还有切条拌蛋油炸。

特色习俗006:“拜年”——建瓯民间的一种过年风俗

正月初二拜年,小辈先向长辈问候祝贺(早年儿童多有叩拜),奉上冰糖红枣茶。长辈即率全家先拜历代祖宗香位和“天地君亲师”,再分别与左右近邻互相祝拜,然后分头走访至亲——伯叔祖、外祖、岳父母、舅父母家,和各自好友相互拜祝“行时(运)生财”。解放后,拜年之俗更盛,自腊月二十到正月十五,满街相遇,举手作揖,曰“拜个早年”、“拜个晚年”。同时也更加广泛,首先在辈份昭穆,捧茶规矩上逐渐放松。禁止妇女走亲访友的习俗已被废除。其次,拜年范围已从血亲姻亲、至亲好友广及一般亲友,以至素不相识的人,在特定条件下,拜年之礼,甚至疏重于亲。

附:团拜。由党政机关带头,各企事业单位、群团、社团都十分重视。大团拜解放初简朴、节俭,只有清茶一杯。六七十年代始有茶点,文艺小节目,均在正月初一举行。九十年代假期长,外地领导多数回家团聚,故有腊月廿四后团拜之兴起。团拜,本为革除繁文缛节,节省时间,减少奔波之累,但效果甚微,许多人团拜之后,照样东奔西跑,必上领导家门,方为宽怀欢心。从八十年代之后又兴起四式拜年新俗:①电话拜年;②邮寄贺片拜年;③贺年有奖明信片拜年;④近年又加赠送鲜花花篮、花束,以及更时尚的手机短信、QQ、微信拜年等等。

特色习俗007:“拜塚年” ——建瓯民间特有的一种过年风俗

正月初一过春节,现今的时尚是手机短信、QQ、微信拜年等等。早年通常是亲友之间互访拜年,各家备有糖果香茶相待。然而在农村多数人仍坚持“拜塚年”这个古老的风俗,即正月初一开过大门吃过早饭(多是斋饭),一家大小便携带香烛、果点,到先人的墓地,献花烧纸钱,向地下亲人拜年,缅怀先人恩德,而后“采青”回家。随着文明风尚兴起,现在城里也时兴“拜塚年”,特别是公墓那里,正月初一总是热闹非凡,鞭炮声此起彼伏。还有信教的人家,到寺庙“拜佛年”。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