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建瓯新闻
解读建瓯过年的十大习俗
2018-03-05 14:58:07  来源:建瓯市政府网  责任编辑:王林强  

特色习俗008:“接春”——建瓯民间的一种过年风俗

按历书所算时刻,在家中备香案,烧香点烛,放鞭炮,用红纸条封冬笋、大白菜等各一棵,还贴上“迎春接福”,“春临福至”等红笺,名为“接春”。此俗在郊区、农村尤盛。

特色习俗009:“叉龙灯”——建瓯民间独特的一种过年传统游乐风俗

即舞龙灯。它是建瓯民间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游乐活动。建瓯龙灯,龙头用色纸或娟彩扎;龙身以竹蔑为骨架,上面复盖绘有鳞甲的纱布,内燃油囊;龙尾大多扎上一束大铁树叶。舞动时灯火四溢,蜿蜓如飞。建瓯龙灯按颜色分为黄龙、红龙、和青龙。每一龙另有一颗用红纱蒙制的滚灯,称作“龙珠”。此外还常配以一组不同颜色纸扎的鱼形或龙形大彩灯,欲称“九鱼采莲”或“五经魁”。“叉龙灯”时,观者人山人海,沿途商店、民宅鞭炮不断,热闹非常。

建瓯过年的传统游乐风俗,同时还有:

“挑幡”:它是用一根大约10米长的肥硕毛竹,削去枝叶,缕空其节,制成长竿,外漆朱红油彩,顶上装置一座彩绸扎成的彩灯幡塔,周围缀挂数只小铜铃,竿上还挂有长幡。表演者用单手竖托长竿,随着锣鼓声有节奏地舞动,时上时下;时而用脚挑肩扛;时而用鼻顶齿托,长竿始终巍然不倒。舞到激烈时,长幡呼呼招展,铜铃叮当入悦耳,具有浓厚的古闽族遗风。

“打狮”: 它是由江西籍的棉布、建筑业业余艺人玩耍。常由一对狮子、一个绣球和若干大刀、长矛组成一支队伍。狮子用彩绸、红黄布扎成,一头狮子由2人操作,在锣鼓声中扭摆跳跃, 一个精壮的小伙子,头戴彩色包布,身穿红袄,腰扎绣花板带,脚蹬八耳麻鞋,挚着绣球,东一抖,西一晃,逗引狮子东扑西颠。

“担花担”: 它通常由一对或数对纸扎或绢制的精美大花篮组成。表演者用一支薄竹扁担挑着,走八字步,互相穿插,交叉进退,颤颤悠悠,很有舞蹈韵味。

特色习俗010:“装春台”——建瓯民间独特的一种过年曲艺风俗

“装春台”是一种造型艺术,即在一座大的平台上,巧妙地塑造一台戏文故事造型,有《许仙与白娘子》、《薛丁山与樊梨花》等。演员多由两个10岁左右的幼童装扮,造型多是一个演员立于另一个演员手持的道具之上,造型铁架都隐藏在演员的服饰道具上。踩街时由壮汉抬着平台缓行,配上音乐和灯光,悦目动人。早年每逢春台踩街时,围观的百姓往往人山人海。

此外,还有:

“二月二,吃干净”——建瓯民间一种独特的过年风俗

农历二月初二,土地公生日,大家都炒粿、煎糕,把过年的剩余食物吃个犁利(干净)。农户间有“过了二月二,百草要落地”之说,农田园圃山地耕作紧迫由此始,“一年之计在于春”,自此付诸行动,至今勤劳人家不忘此俗。(赖少波)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