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建瓯新闻
独家特别策划:百丈岩茶之乡--小桥镇
2018-06-11 10:51:45  来源:闽源文化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林强  

(一)乡情乡貌

小桥镇位于建瓯东南,东与玉山镇相连,南与迪口镇交界,西与南雅镇接壤,北与东峰镇、城关毗邻。历史上属南昼锦乡的将相里、南才里和登仙里,民国二十六年始设区公所,新中国成立后,设区、公社、乡建制,1992年改乡建镇至今。全镇辖区总面积299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灾后重建桥安新村,1个居委会,92个自然村,4.2万人口。

小桥镇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小桥镇丘陵山地占比为80%,土壤面占42万亩,其中村地土壤拥36万亩,宜茶岩质土壤达15万亩,茶地资源及为丰富。地质、地貌、气候等基本特征均适宜种茶。

小桥镇属中低丘陵地带,平均海拔540米,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左右,无霜期在330天,平均年降雨量为1650毫米,水资源充分,山地36万亩,自然条件优越。

(二)茶业史略

在唐末五代时期,河南固始植茶艺人梁姓两兄弟为避战乱,举家南迁,定居百丈村。兄弟两发现百丈烂石成岭,砾壤连片,最适宜植茶,从此梁姓两兄弟带领当地村民垦荒植茶。到宋代中期,上屯西焙至岭根周围一带遍植茶树,成为北苑官茶32焙的主要基地之一。

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茶叶外销畅通,刺激当地茶叶生产,官焙原属原地多数垦复,而且民间种茶也由将相里发展到南才里和登仙里的大多数村庄,还拓展到今天的小桥、富井、霞抱、阳泽、后塘等村。阳泽一带开始创办个体茶厂,主要生产菜茶,年产量约200担。清光绪年间(894—1910年),小桥及郭步一带拥有茶厂8个,品种以乌龙居多,水仙少,年产量约150担。到光绪年间(约1875—1908年),民间产茶量已超过宋代。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茶叶销路断,茶价低,茶山荒芜,改插杉木。辛亥革命后,由于战争平定,茶价高达每担60块大洋,茶山再次兴起。霞抱一带有茶厂10个,年产量约150担,品种是乌龙、菜茶。阳泽一带有茶厂18个,年产量达450担。小桥的大桥村有茶厂3个,年产量约100担,品种是乌龙多、水仙少。里、外双坑村,有茶厂7个,年产量约有200担,品种也是乌龙多、水仙少。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广东茶客无法脱销,造成茶山再次荒芜。

清末到民国初,军阀混战,海关时开时闭,茶叶生产受到制约,茶业衰弱,当地年出口茶约45吨,品种主要是水仙。之后,抗日战争爆发,茶业出口受阻,茶园大片荒芜,茶厂全部倒闭。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茶叶销路大开,广东茶商纷纷到建瓯大量收购,为此各地茶山迹地更新,开垦栽茶。这时小桥有茶厂8个,年产量150担,品种是乌龙、水仙。阳泽有茶厂13个,年产量约300担,品种也是乌龙、水仙。上屯的杏坑林有茶山一片约40亩,仅水仙,年产约有120担。由于抗日战争结束后,紧接着是解放战争开始,为此茶运不长,又再次造成茶山荒芜,茶农们再次纷纷砍茶改插杉木。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