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我市率先出台《建瓯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标准》。该《工作标准》根据我市实际和近期开展工作情况,围绕信息摸排、隔离管控、防聚集防扩散、交通管制、废弃口罩管理五个方面,出台了22条具体细则。 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对外省入瓯人员进实行网格化管理、拉网式排查,做到“全覆盖”拉网摸排、“全天候”监测检测。我市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先后动员党员25000多人次进行“地毯式”摸排,“入网、入格、入家庭”,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动员2000多名党员落实湖北、武汉返乡人员个人健康信息卡,配合所在村(社区)向全体返乡人员“一人一支”精准发放体温计,每天两次登记体温、每天两次明确身体状况和个人去向,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为防止人员聚集扩散,我市先后6次向社会发布通告,关闭公园、体育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停止100余家棋牌馆、9家KTV、2000多家餐馆饭店营业;实行交通管制,暂停运营城市公交、农村客运、长短途客运,还在全市各村居设立党员劝导站,对外来人员车辆进行管控;取消酒席喜宴、简化丧事活动,党员带头、群众自发成立群防群控巡逻队 218支,劝导取消宴席、庙会1200余场,切断人员流动性。 我市还率先在南平对废弃口罩处置作出规范,从1月31日起,陆续设立了100多个废弃口罩投放处,在城乡社区、乡村原垃圾投放点基础上设置了专用废弃口罩收集桶,张贴明确标识,引导群众定点投放。对投放收集桶的废弃口罩,由一线环卫作业人员采取剪刀剪破、泼洒有色液体等办法对其进行毁坏,防止被回收和重复使用。 疫情防控时间紧、任务重。我市此次出台《工作标准》,对防疫工作牵涉的各个领域、流程、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推出了一套标准化、可复制的“建瓯样板”,也为我市防疫工作开展情况提供了一把测量尺。(叶秋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