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伊始,建瓯市已奔忙开来,召开市委农村工作暨乡村振兴务虚会。会议由市委副书记陈锡明主持,传达中央、省委和南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伟安排部署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市委书记周靖作强调讲话。 作为开春“第一会”,建瓯市四套班子领导及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主官悉数出席,共同学习贯彻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去年“三农”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全面研究部署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吹响了新一年乡村振兴开局起步的冲锋号。 产业引领富起来、城乡融合优起来、宜居乡村美起来。作为农业大县,2021年,建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在福建省县(市、区)中均位居第一,获得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表彰;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宅改经验在全国推广;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建瓯的乡村面貌日渐新异,农民生活也更加甜蜜。 察往知来,开拓创新。新的一年,立足既得成果,建瓯市理思路、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提出这样干: 因地制宜、规划先行。乡村振兴要健康有序进行,就要科学把握差异和特点,留住乡村的原汁原味。针对当前未完成乡村规划的150个行政村,建瓯坚持“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理念,区分不同村庄特点,统筹考虑村庄保什么、撤什么、拆什么、并什么的问题,按照多规合一、绿色生态、城乡融合、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等原则来编制每个乡村的规划;统筹衔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加强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山、水、茶、竹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按照“一村一品”科学编制,把特色做强、优势做足,全力打造独具魅力、宜居宜业的富美乡村。 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建瓯生态优越、环境优美,到处都是绿水青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条件、有基础,更有有优势。要持续提升乡村振兴“一带N点”模式示范,扎实有序推进10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小松镇穆墩村、徐墩镇叶坊村2个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试点示范建设。在打造小松、东峰、迪口、小桥、徐墩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基础上,继续打造川石和房道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各乡镇要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打造1-2个特色亮点,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抓住关键、聚力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围绕“一根竹、一片叶、一瓶酒、物流一张网”等特色产业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扎实推进“产业园”“产业强镇” “一村一品”项目建设;策划一批投资量大、辐射面广的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重大项目,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坚持生态振兴、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减肥控药等重点工作,特别是要防止畜禽养殖污染卷土重来,守好基层第一道防线。 攻坚宅改、盘活资源。2020年,建瓯市被定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今年,要对标试点要求,统筹各类资源,加快改革进度,全面提升质量,打造特色亮点,着力在规范管理、资源盘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确保按时完成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建瓯样板”。 文明乡风、守牢底线。将乡村建设融入市委打造“千年建州·理学名城”的战略部署,树立“大建州”观念,加强现有古村落、古民居保护,注重本地朱子文化的挖掘,夯实建瓯“理学名城”的基础;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加强“一站一所”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全力争创文明村镇,加快补齐农村文化设施短板,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2022年全市粮食种植在50.40万亩、产量21.25万吨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建瓯市委书记周靖说:“未来,建瓯将坚持干字当头、狠抓落实,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推进农业稳产保供、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叶秋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