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之母:练寯 简介: 练寯(872-952),浦城练湖村人,闽国西北行营招讨使章仔钧之妻。 事迹: 时闽国西北行营招讨使章仔钧领兵驻守浦城西岩山,遭南唐军偷袭,遣校尉边镐、王建封求援于建州。因遇暴雨延时,按律当斩。得练寯搭救,边、王二人投奔南唐。 后晋开运二年(945)八月,南唐军攻下建州城,欲行屠城。南唐军将领中有边镐、王建封。二人得知救命恩人练寯一家住在城里,意行保护。练寯决意与城人共存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极力劝止,一城得救。 保大十年(952),练寯辞世,全城举哀,破例葬于城中芝山,立碑“全城众母”。并创祠于城西,后移建城北桐树坡。 北宋仁宗追封练寯为“越国夫人”。明成祖御制《为善阴骘序》并诗,赞曰:“一门福庆皆阴德,千古犹称练氏贤。” 南宋伊始建州救星:李纲 简介: 李纲,邵武人,南宋宰相,生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政和三年(1113)考中进士。 事迹: 建炎四年(1130)七月,瓯宁人范汝为聚众在瓯宁县吉阳里回源洞起事。接受招安后,绍兴元年(1131)范汝为复叛,占据建州,建州州治迁移,暂寄崇安。 绍兴元年(1131)11月,宋廷以左大夫、参知政事孟庚为宣抚使,检校少师、武成威德军节度使韩世忠为副宣抚使,统兵三万入闽。 宋军经过闽东的福安、宁德,到福州时已是春节。韩世忠拜访正在福州的老友兼上司李纲,说待攻下建州后欲行屠城,以绝后患。 李纲极力劝阻,说为首的到底是少数,绝大部分人是被蒙骗的。 绍兴二年(1132)正月初九宋军攻下建州,韩世忠听了李纲劝阻,未行屠城,只斩少数首恶者。 随后,李纲作《瓯粤铭(有序)》,劝“负气尚勇,轻生喜乱”的建人“焚尔甲胄,折尔戈兵,服勤来耜,以保尔生”。 建人感恩,为李纲建“李忠定公忠勋祠”,为韩世忠建“宋韩蕲王庙” 倘若没有李纲搭救,南宋初年建州将迈不过那道坎,躲不过那一劫。倘若那样,发旺的只在北宋。 宋代建州发展步入隆盛,建人得铭记救星李纲。 救建州于危难:何文辉、邹伯阳 简介: 何文辉(1341-1376),字德明,安徽滁州人,明朝开国大将,朱元璋义子。曾参与平定江西、福建、陕西、四川。 邹伯阳,又名文复,建郡名士,倜傥有大志,博学善吟咏。元末,隐居不仕。 事迹: 明洪武元年(1368)春,明军胡美及副将何文辉领兵围攻建州。久攻不下。胡美下达命令:攻下建州后,实施屠城! 觉得再抵抗无意义,守城将、官末了打开城门投降。明军并未改变主意,准备屠城。 唐代建州有个刺史叫李频,政绩突显,谢世后建人在梨山、小梨山、城东为他建了3座祠庙供奉。幸好,这之前李频神托梦何文辉,劝阻屠城。 何文辉不赞同屠城,并将这个梦说给胡美听,力劝胡美收回屠城之命。胡美犹豫不决。 危难时刻,郡守瞿也先招募德高望重者前去明军帅营劝阻。邹伯阳不顾个人安危,应允只身前往,言词慷慨。胡美有所触动,说“姑听于天”,令封写上铁、铜、牙三张牌,“得铁屠,得铜搜金珠,得牙活以苏。”邹伯阳抽到牙牌,一城得救。 因了何文辉、邹伯阳的搭救,建州免遭浩劫,方有入明后的再一轮中兴。 拓城增容:沐英、时禹 简介: 沐英,字文英,濠州(今安徽凤阳)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皇后马氏的养子。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派水军和陆军取福建,沐英领兵自西进攻,攻破江西、福建交界处的分水关,占领崇安,又攻破闵溪十八寨,俘虏陈友定部将冯谷保。之后,沐英奉命移师镇守建州,任建宁卫指挥,节制邵武、延平、汀州三卫。 时禹,明代建宁卫指挥,驻守建州。 事迹: 洪武二年(1369),建宁卫指挥沐英拓展城西地段,填高河滩,将威武、临江二门西移,新建通济门,城池延至溪滨,既拓展了城圈,丰腴了城貌,又使得威武、临江、平政和通济四门成一线耸于溪畔,增强了防御能力。 洪武十九年(1386),指挥时禹拓展城池西北,城墙外延到黄华山、小黄华山东北麓,将这两座山揽至城里,城墙达12华里,比之前增了3华里。新辟拱北、朝阳两个城门。 对城墙作全面整修,城楼增至24座,窝铺76个,女墙3138垛。堑濠东北自黄华山下至政和门,西北自威武门至拱北门,长531丈1尺,深1丈5尺,阔5丈5尺。正北依山,西南滨大溪。极大增进了建州城的防御能力。 百废俱举:邓其文 简介: 邓其文,字次庐,江西崇仁人,清监生。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瓯宁县知县。 事迹: 顺治五年(1648)清军屠城,全城焚毁。劫后重建历时半个多世纪,邓其文是这轮复建之楷模,在任9年,政绩累累。 康熙二十五年(1686)闰四月建州发洪,邓其文上任伊始,成功组织灾后赈救,百姓赖以安居。 任期,建社学,创讲堂,迁建县学,重建钟楼,建义冢,设义仓,修建城西七星桥,重建大中寺,迁建安书院并改称建溪书院,开发瓯宁西部荒僻山区,组织编撰《瓯宁县志》。 民国《建瓯县志·循吏》赞:“为政尚宽简,和易恺悌,有古循吏风。谓州县亲民之官,当如家人父子。每乡征行部延其耆老,访问疾苦利病,是以上下之情互通,而事易集。”复赞:“在任九年,百废俱举,其才力诚有大过人者。” 尾声: 一座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城市,是有温情、有记忆的城市。 有温情、有记忆的城市,当以创先贤馆、立塑像、建主题公园、街巷命名、重要建筑命名、著书立传,以及助推口口相传等形式,让史上的名贤,尤其是城市发展中的功勋,有位有形,有声有色。 留芳驻魂,千秋不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