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早,建瓯市水源乡大源村锥栗种植户张良再次钻进他的锥栗林。前阵子,这片锥栗林枝头上还是一片青翠,而如今地面已铺满枯黄的刺苞,丰收的余韵随处可见。水源乡12.8万亩锥栗林大多也采收完毕。 “今年一共收了将近3500公斤,光是卖锥栗的收入能有4万元。” 张良一边讲述,一边用钩竿轻轻一挥,刺苞应声坠落。他再用胶鞋一踩、铁夹一撬,油亮饱满的锥栗就滚入了篮中。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一个个麻袋逐渐鼓起来。张良把它们装满车斗,便启程下山。山脚下,还有不少收购商守在路边,迎接这些刚刚收尾的锥栗。经过几番讨价还价,当天,张良最终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与采购商达成交易。 一手交货、一手交钱,一袋袋锥栗被采购商们装上货车,运往外地市场。 山上、山下热闹不已,在水源乡源丰锥栗专业合作社内,也是一幅忙碌的景象——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工人们麻利地将刚从农户手中收购的“统货”锥栗从麻袋倒出。 这些大小不一的“统货”,在合作社内经过清洗、分级,最后以每50公斤分装成大包,被整齐地码放在冷库内。 “今年我们新增了三座冷库,总容量达到2800立方米,几次满仓以后,现在还有200吨。”合作社负责人黄涛涛一边翻看账本,一边介绍说。在合作社内,锥栗被按规格分级后装车,通过物流运往广东、湖南等地,再由当地经销商分销至消费者手中。 随着互联网电商走入千家万户,水源乡的锥栗通过“触电”“入网”走出大山,奔赴更广阔的消费市场。 走进建瓯惠购农业公司,只见小包装的锥栗被整齐码放在角落。公司负责人彭庆俯身捡起一袋查看快递单,笑着说:“这种大果特别受欢迎,最多时每天卖出约2000公斤。”彭庆介绍,公司在各大电商平台都开了网店,生意红火。他手上的锥栗,每袋(2.5公斤装)可卖到65元。 除了鲜锥栗,锥栗深加工产品也深受市场欢迎。 即食锥栗,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九和食品公司的冷库里,3万公斤锥栗在层层筛子里平铺,正在进行为期25天的糖化过程。冷库内温度恒定在5至10摄氏度,微凉的寒意中透着锥栗的甜香。 “锥栗在糖化过程中,淀粉慢慢转化为果糖,赋予了栗子独特的蜜甜。糖化后的栗子经过蒸煮、脱壳和包装,就可做成即食锥栗。”九和食品公司负责人陆丽芳介绍说,“这种即食锥栗供不应求,每公斤售价可达200多元。今年,我们又新建了一座冷库,摊晾的产能比去年提升了15%。” 锥栗在冷库中储存、摊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水源乡党委书记张荣泽介绍,水源乡正持续发力项目建设和锥栗产业发展,依托带富先锋领办农村合作社,打造水源乡大户洋农产品种植基地,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该基地连片面积达1650亩,年产值达900余万元,带动农户平均每年每户增收近2万元。 锥栗产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张荣泽介绍,近年来,水源乡坚持深化“双带双创”工作机制,推动农村党员干部和共同富裕带富先锋“双向培养”,进一步提升乡村两级干部统筹规划、政策宣传、科学致富等方面的能力,让乡村党员干部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持续做活锥栗这篇“土特产”文章。 从山野到餐桌,从传统流通到电商销售,从生果到即食加工,在建瓯水源,从山间收获的锥栗,正沿着产业链条“下山”,通过物流网络流通到千家万户,水源乡的乡亲们不仅收入逐渐增加,也见证着这片土地焕发的勃勃生机。 在水源 品味“栗”史 在建瓯市水源乡的青山间,蕴藏着一种山珍——锥栗。锥栗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汉代,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开始种植锥栗。据嘉靖年间的《建宁府志》记载,锥栗曾在宋代作为一年一度祭祀孔子的祭品;而到明代,锥栗更是以“贡闽榛”的身份进入皇宫,成为珍贵的贡品。水源乡地处闽北山区,这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气候湿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锥栗的优异品质。锥栗果实圆润,皮薄肉嫩,味道甜香而不腻,是当地人心目中的“山中珍宝”。 《宋史》记载,著名诗人陆游在南宋淳熙六年(1179)正月被派任“提举常平茶事”, 到淳熙六年九月离开,前后在建瓯度过了近九个月。陆游在这段时间里“春残犹看少城花,雪里来尝北苑茶”,亲身感受了建瓯的风土人情。他不仅品尝了驰名的北苑茶,更为锥栗所折服。在诗作《夜食炒栗有感》中陆游写道:“齿根浮动叹吾衰,山栗炮燔疗夜饥。唤起少年京辇梦,和宁门外早朝来。”夜间的饥饿和衰老导致的牙齿松动都让陆游感叹岁月变迁和生活苍凉,好在“山栗炮燔疗夜饥”,锥栗炒熟的香气唤起自己年少时在京城做官、施展胸中抱负的时光。谁能想到,来自建瓯山间的美味,能让苍老的诗人从记忆中重拾年少的梦想。 锥栗烧排骨 锥栗不但抵御腹空肚饿,医书中的记载还显示了它在药用方面的潜力。《本草纲目·果部·栗》中就有记载“时珍曰:山栗之圆而末尖者为锥栗。圆小如橡子者为莘栗。小如指顶者为茅栗。”这种独特的形状使人们一眼就能看出锥栗不同于板栗,其小而尖的果实富含营养,在医药方面被称为“肾之果”,对腰腿酸软和肾虚有较好的辅助疗效。医书《经验后方》记载:“(锥栗)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盖风干之栗,胜于日曝,而火煨油炒,胜于煮蒸。仍须细嚼,连液吞咽,则有益。”细细咀嚼生锥栗再吞服就对腰脚无力有治疗的功效?在这方面,苏辙可谓“食栗行家”。李时珍看到苏辙流传的《服栗》一诗中有“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的描述,都不由得感叹道:“此得食栗之诀也!。” 如今,锥栗已成为了推动水源乡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凭借适宜的气候和优质的锥栗林资源,水源乡已经逐步将锥栗种植扩展到12.8万亩,年产量达到8000吨以上,年产值达1.5亿元。为提高锥栗的市场竞争力,水源乡通过技术培训大力提升种植水平,并广泛应用冷库储存技术,让本地锥栗在收获后可以在低温中保鲜更长时间。对冷库的使用使得当地栗农摸索出了一套锥栗带壳制作技术,在低温保存锥栗的同时增强了栗果的甜味和口感,吸引了更多消费者。 带壳锥栗的制作过程要求十分严格。首先,需要对锥栗进行长时间的摊晾,让锥栗在低温条件下将淀粉转化为糖分,后经多次蒸煮、烘烤处理,以达到独特的脱膜效果。传统的制作工艺中,工人手摇筛选后,可以确保栗子的内膜脱离坚硬外壳,便于食用。整个制作过程严格控制火候和摊晾时间,无需添加任何药剂辅助脱壳。传统工艺使得建瓯锥栗不仅美味,还保持了天然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制作出的锥栗带壳完整,壳内栗子饱满、香糯。2023年10月,建瓯锥栗带壳制作工艺被列入第十批南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项目名录。(张俣辰 邱游惠文/摄)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