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在校学生的防骗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建瓯反诈中心与辖区派出所深入全市中小学开展反诈防骗专题宣讲课。 课上,反诈中心民警结合自身丰富的反诈工作经验,以案释法,针对学生群体易遭受的假冒警察、游戏虚假交易、游戏福利等骗局,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解了常见的诈骗类型、作案手法,引导学生们要增强防骗意识、提高警惕,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老师或家长沟通,必要时可报警求助。 (建瓯反诈中心深入校园开展校园反诈专题讲座) 学生该如何防骗? 诈骗分子常常通过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以领取游戏福利、冒充“公检法”的方式,引诱中小学生添加QQ、微信,伪装公安民警的身份,而在校学生通常不谙世事,于是,骗子利用“涉嫌违法犯罪”、“坐牢”、“罚款”等话术,威胁、恐吓学生配合调查,并逐步诱导其偷用父母的手机,实施诈骗! 先来看看 近期案例 案例:冒充“公检法”诈骗 3月16日,家住吉阳镇的学生刘某浏览快手时收到陌生好友消息,对方通过视频通话出示证件假扮“警察”,要求刘某配合调查,否则刘某与家人都将坐牢;刘某十分恐惧,于是按对方要求取得家人手机,并按指导将所收到的验证码发送给对方。直至刘某家人察觉异样才知被骗。经查,刘某共计被骗3700元。 案例:冒充“公检法”诈骗 3月18日,家住建安街道的学生范某在浏览快手极速版APP时,收到陌生好友视频邀请,视频中对方出示工作证自称是“警察”,并表示范某的快手账号被入侵,需按要求操作排除嫌疑,范某非常害怕,便拿来家人手机在对方的指导下购买了“京东购物卡”,后被诱导查看手机支付软件,并将其收到的短信验证码透露给对方,导致存款被一转而空。经查,范某共计被骗3300元。 案例:游戏交易诈骗 3月20日,家住芝山街道的学生龚某在抖音出售“蛋仔派对”的游戏道具,不久,龚某便收到陌生人消息称想购买道具,后龚某被诱导点击链接下载某交易APP谈价;期间,对方以龚某提供的收款账户异常需要“刷流水”解除风险为由,要求龚某发红包、购买星巴克和沃尔玛的礼品卡。最终,龚某被诈骗7000元。 案例:游戏福利诈骗 3月23日,家住建安街道的学生张某,在使用家长手机玩游戏时,收到陌生人消息,对方称“关注抖音号即可赠送游戏装备”,后对方要求开启QQ的屏幕共享功能并指导其操作手机,套取张某手机上的支付账号与验证码。最终,张某被诈骗6000元。 什么是屏幕共享? “共享屏幕”相当于对方跟你同步使用手机它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同步让对方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短信、微信、App推送的内容和解锁密码、支付密码……一些骗子甚至会要求使用两部手机操作,一部手机开启视频摄像功能对准另一台手机进行操作,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窃取支付账户的信息和验证码,就是要骗你的钱! 警方提示 1、切勿相信免费领取游戏皮肤、道具的话术,买卖游戏账号、装备请通过正规网站平台操作,私下交易均存在被骗风险,拒绝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2、“公检法”工作人员不会在网上办案!凡是“警察”在网上要求屏幕共享、提供短信验证码、购买礼品卡、购物卡的,就是诈骗! 3、若在网上遭遇恐吓、威胁请不要害怕!要勇敢地告知家长和老师,必要时请直接拨打110寻求真正的警察叔叔帮助!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