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翼,提升公安新质战斗力。近日,建瓯市公安局警用无人机场投入使用,创新打造“立体巡查、智能感知、快速响应、精准处置”的空地一体化联勤模式,为推进现代警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创新动能。 12日下午,建瓯市水南一路段发生一起轻微剐蹭的交通事故。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出警”抵达现场的是一架警用无人机。 建瓯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通过无人机实时回传的超高清画面,1分钟内完成事故现场多角度拍摄,并指导当事双方在线提交证据。从接到报警,到无人机赶赴现场处置,再到事故处置完毕,整个过程仅用时6分52秒。 警用无人机不仅是交通事故高效处置的工具,更是智慧交通的“神经末梢”。今年初,建瓯市在建州大道沿线建设了一条长约4.5公里的沿江漫步道,每天清晨和傍晚,来这里健身锻炼的市民不少,但车辆违停现象也时有发生。建瓯市公安局精准设定清晨6点至7点、傍晚5点至6点的“晨昏双时段”智能巡航程序,无需人员操控,警用无人机能够定时起飞、定点巡逻,低空对违停车辆进行毫米级精准识别,并采用“柔性执法”方式劝离。 科技赋能城市治理,让管理更有温度。目前,建瓯警方已经在市区部署了3个警用无人机场,常态化设定6条空中巡段,如同为城市编织了一张动态感知的“安全天网”。下一步,建瓯公安还将继续拓展警用无人机体系建设,在交通管理、动态宣防、巡防查控、应急救援等方面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努力构建城市安全新范式。(林萌 章添亮 黄珊)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