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建瓯市建州教育总校第三小学在全国蹦床体教融合比赛中摘得特等奖,其独创的“五个一”特色育人工程再结硕果。这所践行“五育融合”的学校,将足球竞技的拼搏精神、经典阅读的思维深度、蹦床运动的刚健体魄、泥塑艺术的文化传承、田园劳动的实践品格熔铸一体,以跨学科实践重塑“全人”成长路径,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特色范式。 绿茵场追逐呐喊,书页间专注沉思,蹦床上矫健腾跃,手指间匠心流淌,菜畦旁精心耕耘……建瓯市建州教育总校第三小学锚定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打造“读好一本书”“踢好一个球”“蹦好一张床”“种好一片地”“玩好一块泥”特色育人工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踢”砺志,绿茵点燃团队激情 踢好一个球,彰显学校对体育精神的执着追求。学校早在2018年就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为发展足球事业,学校倾力打造专业场地,安排体育专任教师教授足球,并开展足球班班联赛,在竞赛中培养团结互助、顽强拼搏、为校争光等优秀品质。2025年4月,学校代表队参加南平市中小学足球联赛,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绩。绿茵场上的一次次奔跑,不仅是对体魄的锻炼,更是“五育融合”中意志品质的锤炼。 以“读”启智,书香浸润心灵底蕴 读好一本书,是智慧生长的源头活水。作为“阅读·思考·表达教学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推广实验学校,建瓯市建州教育总校第三小学大力推行整本书阅读,引领学生沉浸中外经典名著,读进书中的情境,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出自己的启迪,在深度思考与情感共鸣中锤炼理解力与人文素养。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积累中,学生的理解、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稳步提升。学校建设“书香校园”的成果显著,徐子涵、谢雯馨、范秋淼、刘思予、梁萱怡、叶左伊6名同学的作品刊登于省级CN刊物《读写》,五年级学生团队获得建瓯教育总校第二节小学生“整本书阅读”一等奖,甘安潼同学荣获“南平市青少年“中华魂”演讲比赛”一等奖。舞台上的一次次展示,为“全人成长” 奠定了深厚的智慧与人文基石。 以“蹦”强体,跃动锤炼刚健体魄 蹦好一张床,让体育焕发出耀眼光彩。学校着力打造蹦床项目,配备专业蹦床训练馆,训练专业动作,结合体能训练强化核心力量。蹦床项目开展至今硕果颇丰,荣获全国特等奖1次、一等奖1次;福建省特等奖3次,南平市一等奖1次,建瓯市一等奖2次,学校也因此获得“福建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称号,在今日建瓯、南平广播电视台新武夷、南平市教育局、闽北日报、福建省教育厅等媒体都有相关报道。赛场上的一次次跳跃,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上了一个新高度。 以“塑”蕴美,巧手传承千年建州 玩好一块泥,让乡土文化在指尖焕发新生。“塑梦·建州”泥塑课程,巧妙利用废旧材料与超轻黏土,将建瓯深厚的民俗、非遗、红色记忆与美食文化捏塑成独特艺术。创作丰富多彩的物品,深度挖掘“千年建州 理学名城”的城市底蕴,获评“2023年南平市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第一名,并刊登于《闽北日报》宣传。2025年7月,学校的泥塑作品于南平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展览上亮相,巧手间的一次次揉捏,是学校守护传统技艺、延续文化根脉的有力实践。 以“种”育劳,田园厚植实践品格 种好一片地,将课堂延伸至芬芳泥土。作为“福建省第三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南平市课后服务特色课程”,建州教育总校第三小学的金拇指践知园开辟37块种植园,通过基本的劳动项目拓展手抄报、习作、科学调查等多种项目,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真务实的探究意识以及责任感。学生们亲手栽种、悉心守护,不仅亲近自然、探究生命科学,更在汗水中深植尊重劳动、珍惜成果的品德。田园下的一次次耕耘,不仅是劳动教育的实践,而且是学校党建带团建带队建的共同进步,还是家校共育的合作纽带。 “踢、读、蹦、塑、种”——五项修炼的精髓,在于“五育融合”。当书本的哲思在绿茵场上奔涌,当指尖的匠心在泥土里生发,当跃动的力量为创作注入灵感……德、智、体、美、劳在真实的生活与实践中无界交融,彼此滋养。建瓯市建州教育总校第三小学以这“五个一”为钥,开启的正是培育“全人”的教育密码——让每一个独特的生命,都能在完整而丰盈的成长中,焕发最本真的光彩。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