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是闽北山水间一段被岁月珍藏的旧梦,是武夷山脉东南麓一曲婉转的田园牧歌。建瓯市川石乡后山村,这座深藏于时光褶皱里的省级传统古村落,正静候着懂得欣赏的目光,来解读它的厚重,延续古村风韵。
步入后山村,仿佛打开了一部立体的历史长卷。这里的传统建筑是凝固的史诗。青砖黛瓦,马头墙巍然,木雕、砖雕、石雕在梁枋窗棂间静静绽放,每一处纹路都是匠心的沉淀,每一道刻痕都是智慧的传承。
“旧街”——这座传统村落的核心区域,是中国南方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更融合了闽北独特的地域风格,是研究地方历史与建筑艺术的“活化石”。在这里,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锣鼓喧天,人流如织,既延续着古老的文化记忆,更成为连接乡情、活化村落的重要平台。与“旧街”遥相呼应的红新自然村玉溪书院,如同一位无言的守护者,历经风雨而翰墨犹存。
然而,比建筑更动人的,是这里代代赓续的红色血脉和反哺桑梓的乡贤文化。 后山村里厂自然村原名岭根,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是以陈贵芳为首的闽北游击队的“家”,是中共建松政特委机关驻地,村里的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共产党游击队接应联络、传递情报、站岗放哨、护理伤员、提供粮草甚至直接参加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仅后山村就有4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5人被评为革命五老,他们的名字铸就了这片土地不屈的脊梁。
如今,新时代的“三乡人”正在后山村共谱新篇,古村焕发新生。原乡人吴玉丰出资成立的“玉丰奖学金”,连续16年资助在中、高考取得佳绩的学子,先后发放各类奖学金50余万元。归乡人吴良蜀、罗莉夫妇是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从改造老房子开始,打造现实版“蘑菇屋”,展现向往的田园生活。新乡人吴佰新发起倡议“后山门前洋光明行动”,组织游子们每人认捐一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家 乡广阔的门前洋;每当夜幕降临,79盏路灯宛如79枚金针织出一条温暖而明亮的归乡之路,也照亮了乡村振兴的暖心征程。
后山村,不只是一个地名。它是一方水土的记忆根脉,是一群游子的精神原乡,是建瓯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气与生动注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后山村正以红色文化铸魂,以古村落保护筑基,以乡贤力量赋能,让古韵与新声在此完美交融——后山村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讲述着一个关于传承、重塑与永续的乡村振兴故事。(文/川石乡 谢张睿俏 图/建瓯市摄影家协会)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