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七夕:传承优良家风,共筑文明社会
2025-08-29 09:16:25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王俊杰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每当农历七月初七的晚风拂过,七夕节便带着千年的浪漫与诗意款款而来。这个承载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浪漫传说的节日,不仅氤氲着爱情的甜蜜,更深藏着中华民族对忠贞相守、家庭和睦的美好期许,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在历史长河中始终熠熠生辉。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最美诠释。纵使银河相隔,他们依然坚守对彼此的承诺,这份跨越时空的深情,正是幸福家庭的基石。古人云:“夫妻和睦,家道兴旺。”现实生活中,幸福的家庭亦如此——夫妻间以忠诚为盟、以信任为桥,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彼此包容,在风雨坎坷的考验中携手同行。这样的和谐氛围,既让家庭充满温暖与安宁,又能为子女打造健康的成长环境,让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扎根。

七夕从不止是爱情的专属符号,更是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契机。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家风家训,如春雨润物,滋养着家庭成员的心灵,塑造着每个人的品格。七夕这个充满温情的日子里,我们更应停下脚步,思考如何将这份珍贵的家风传承下去,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传承家风,需要父母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家风内涵。日常生活中,对伴侣的体贴、对家庭的负责、对长辈的孝顺、对子女的关爱,或是面对生活时的勤劳节俭、与人交往时的诚实守信,这些细微的举动,都会在孩子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无需刻意说教,这份言传身教的力量,会让家风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的成长,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家风的熏陶,将这些优秀品质传承下去。

传承家风,也需要子女主动承接,学习和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家庭的年轻一代,子女应尊重父母的教诲,从长辈的经历中汲取家风的智慧。成长路上,以家风为指引,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走出家庭后,更要将这份家风带到社会中,以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影响身边人,让家风的微光汇聚成社会文明的光芒。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承优良家风意义非凡。它不仅是维系家庭和睦幸福的纽带,更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当每个家庭都能将优良家风代代相传,当每个人都能带着家风的滋养前行,我们的社会便会充满爱与温暖,文明之花也将在每个角落处处绽放。

今年七夕,让我们在感受爱情浪漫的同时,深入挖掘节日背后的家风内涵,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家训。以爱为纽带,以家为起点,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家庭成为传承文明的温馨港湾,让优良家风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让我们携手共进,用优良家风汇聚社会文明新风尚,共筑更加美好的未来。(鼓楼区委文明办 程思语)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