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2年(1933年),国民政府为镇压“闽变”,在建瓯西门外大洲建飞机场,以便蒋介石与宋美龄抵瓯督战。抗日战争时期,东南地区只有建瓯飞机场没有被日军侵占过,在陆路受阻的情况下,建瓯机场担负着军政人员往来、战争物资运转的任务,也是抗战期间盟军的抗战机场,是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的中转基地。1942年与1944年,浙江衢州飞机场(当时东南诸省最大的机场)曾两次被日军侵占,随即国民党空军十三总站两次搬到建瓯,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南京空军总部成立,第十三总站建制撤销。1942年至抗战胜利,建瓯先后有一座扩建后的机场,一家空军招待所,一所小型美军战地医院。这三者形成了飞虎队的一个小型中转基地。 建瓯机场 建瓯机场占地约400亩,拥有1500多米长的跑道,位于建瓯城西门外的大洲,三面临水,因为正对着机场跑道的南方山上有一座宝塔,这座宝塔成了飞行员们天然的地面标志,飞行员们下降时,由南向北飞过宝塔,直飞就能顺利降至跑道,安全着陆。1942年4月初,当时中国东南最大的飞机场浙江衢州机场被日军占领,“飞虎队”部分飞机和人员紧急撤到建瓯,从此建瓯机场每天都有飞虎队飞机在此起降,在城里都能听到飞机引擎的轰鸣,建瓯机场从此成为许多飞虎队野马式战机飞临加油,停靠休整的军事机场。 当时建瓯机场为“飞虎队”提供什么服务?“空军十三总站招生处启事:招通信、机械、测候士(观测天气的专业军士),报名期限展至7月4日至5日,上午八时,体格及格诸生自携笔墨至孔庙听候考试,此启。”这是1944年6月28日刊登在《建报》头版的一则招聘广告。1944年下半年以来,作为机场治理方空军十三总站曾多次在《建报》(抗战时期在建瓯发行的报纸)上刊登此类广告,其中10月3日还在头版刊出了“冬季士兵制服制作的招标启事”。可见,1944年下半年以来,建瓯机场提供的地面服务规模在扩大。机场内有一个中型油库,主要为“飞虎队”战机提供中转续航的加油服务。 空军招待所 当年的空军招待所,门牌为小梨山2号,如今更名为小梨山23号,门前七级石阶仍在,只是院内建筑早已推倒重建,现为建瓯市委一处干部宿舍。 “为使所有美国空军人员感到有如在自己家中一样舒适,中国的军事委员会特别成立了一个“战地服务团”,在中国各地设立了60个空军招待所,战地服务团总部设在昆明,同时又在昆明、重庆、桂林、赣州设有四个支部,提供服务项目包括:住宿、餐饮、洗衣、理发、翻译、戏剧欣赏、医药服务……” 这是中美航空遗产基金会指定飞虎队读物《长空飞虎》的摘录。建瓯空军招待所就是空军招待所之一,招待所每月的经费都从桂林划转,属桂林支部管辖。空军招待所为 “飞虎队”人员提供服务项目包括:住宿、餐饮( 拥有专业厨师 )、洗衣、理发、翻译、戏剧欣赏( 有一支飞鹰剧团,时常给美军飞行员们演出 )、等服务,配套齐全 ,为“飞虎队”人员做好后勤工作。 战地医院 美军战地医院: 当年的小型战地医院,设于建瓯天主教堂修女院内。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