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建瓯市龙村乡小东游村的擎龙生态农业基地,曾是闲置的山地,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果园”,而推动这一转变的核心人物,正是福建擎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海忠。 让闲置山地变“黄金果园” (图中左侧为潘海忠)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潘海忠敏锐察觉到建瓯山地资源与特色农业的结合潜力,主动响应龙村乡发展需求,带领企业入驻小东游自然村,将村集体闲置的400亩山地“唤醒”。面对传统杨梅种植“靠天吃饭”的困境,潘海忠不满足于常规种植模式,果断投入资金引入先进大棚种植技术,为杨梅产业装上“科技引擎”。从选址规划到设施搭建,从技术选型到系统调试,潘海忠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最终为杨梅量身打造出“专属舒适圈”——配套自动灌溉、自动控温系统,让果树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在潘海忠的推动下,昔日荒坡蜕变为亩产效益大幅提升的“黄金果园”,既盘活了村集体资产,又为当地农业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 以全链科技筑就品质标杆 潘海忠认为做农业既要懂技术,更要懂市场,品质才是核心竞争力。为了让杨梅既“好看”更“好吃”,潘海忠带领团队在种植环节下足“绣花功”:自动灌溉设施依据杨梅生长周期精准供水,避免积水烂根;自动控温系统在低温、高温天气下自动启停,有效抵御冻害、热害,减少病虫害滋生,让每一颗杨梅都饱满多汁、甜度出众。深知杨梅“保鲜难”的痛点,潘海忠又牵头搭建全链条物流体系——山上铺设轨道运输系统、启用无人机吊运,解决山地运输难题;建设冷库、引入气调包装技术,搭配冷链运输,让新鲜杨梅能快速直达终端市场。在精心打磨下,擎龙基地的杨梅以“个大味甜、新鲜度高”的优势,价格达到普通杨梅数倍仍供不应求,销售额逐年稳步增长,更与多个海外市场建立合作意向,即将开启“杨梅出海”新篇章。 用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潘海忠始终将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基地盘活小东游村集体的闲置山地,使小东游村集体年收入新增4万余元;基地运营以来,优先聘用当地村民务工,为30余名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潘海忠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路径,正持续推进杨梅精深加工技术研发,目前已经与武夷酒业达成战略合作,联合研发推出米酿杨梅国饮、杨梅酒等系列产品,未来还将探索杨梅干、杨梅汁等深加工产品。全产业链模式让 “科技杨梅” 的价值从 “一颗果” 拓展到 “一系列产品”,提升了产业综合效益,为后续通过技术推广、模式复制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科技种植奠定了经济基础,真正实现让更多农户共享全产业链红利,让科技赋能的杨梅产业成为辐射更广的共富载体。 潘海忠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乡村共富优势,让科技杨梅成为连接企业与农户、带动乡村共富的“甜蜜纽带”。(游凝香)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