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枢是继司马迁、杜佑和司马光之后,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他的最大的功绩是开创了“纪事本末体”先河。袁枢故里是南宋建州建安南乡,即建瓯小桥镇。他33岁考取进士,历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礼部试官、太学录等职。 袁枢别开生面地创立“纪事本末体”的治史方法,以历史事件为核心,把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294卷资料,归并为239个标题,每个标题下叙述一件大事的始末经过,编成40卷,号称《通鉴纪事本末》。全书达200万字,以历史事件为纲,按照年月顺序,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融贯一体,使其条理分明、脉络连贯,既保持历史的真实性,又能引人入胜,便于读者阅读和记忆。 袁枢的“纪事本末体”与司马迁的“纪传体”、司马光的“编年体”同为史学史的三大巨作,列为历史上三大体裁。“纪传体”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体裁,其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袁枢开创的“纪事本末体”,实现了史书编纂体的突破,从而出现了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足鼎立的体例。以“时”为中心的编年体和以“人”为中心的纪传体各有千秋。而袁枢创立的以“事”为中心的纪事本末体裁,弥补了编年与纪传体的不足,因而丰富了史学内容,袁氏创立的纪事本末新体,是对中国历史编纂学的一大贡献。 袁枢不仅在治学上一丝不苟,勇于创新,而且在政治上刚正不阿,心忧天下。袁枢任国史编修官时,同乡章悼家属请他为《章惇传》加以“文饰”,袁枢断然拒绝。他说:“我宁可得罪同乡,也决不违背天下后世的公论”,堪称“直笔铁史”。 袁枢任江陵知府,江陵在长江沿岸,如遇水灾,人民就要流离失所。江陵原有楚的故城,名“楚观”。袁枢审察地势后,决意移民,于是亲赴楚观规划,建筑民房,迁民安居,深为人民称颂。 袁枢66岁时,因朱熹被劾为伪学,受到株连也被罢官,自此闲居10年,致力著作,到开禧元年(1205)去世,享年75岁。著有《易传解义》、《童子问》及《辨异》等。宋史评为“临民则识治辨间,立朝则启沃忠谏,克尽乃职,为世师表”。(金文钦)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