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魅力建瓯> 风采展示
万木林
2017-09-13 16:23:27  来源:建瓯互动  责任编辑:余琳艳  
 
 
 
 

万木林中珍稀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有国家用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其木材结构细致,心材紫红色,故又名紫杉。是家具雕刻工艺的上等用材,所得取的“紫杉醇”是很有效的抗癌新药,其树形优美,深秋结红色圆形小桨果,晶莹可爱,甘甜可食,是很好的观赏树种,林中最大一株南方红豆杉胸径123厘米,树高31米。万木林中有国家2级保护植物24种,其中观光木为木兰观光木属单种属稀有树种,为纪念发现该树种的我国生物学家钟观光教授而取名,聚合果奇特如人开,重达500克,因花美芳香,亦名香花木,是优良用材兼观赏树种,林中最大一株胸径达136厘米,高32米,为全国之最;闽楠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用材树种,材质优良,芳香耐久,不蛀,耐腐性强,武夷山的船棺就是由闽楠凿成,历时数千年而不腐,其木材物理性质经测试,与现在闽楠无甚差异。林中闽楠资源丰富,胸径达60厘米以上颇多,可喜的是其天然更新良好,在群落各林层均有分布,此外,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6种,如惟万木林小面积成片分布的福建省特有树种福建含笑和福建省惟一一株天然分布的西桦等。 名木名树荟萃 万木之胜,以名木古树为最富特色,区内名木古树胸径达80厘米以上有569株,其中胸径达100厘米以上有132株,胸径最大者拉低栲190厘米;树高最高者乐东拟单性木兰40米;年龄最大者观光木380年;单株材积最大者沉水樟32.77立方米,在这些名木古树中,当属沉水樟最大驰名,沉水樟属珍稀涉铖植物,因其所提取的芳香油富含黄樟油素,比水的密度大,沉于水底而得名,在林中可随处见到高大的沉水樟,其最大者胸径达181厘米,要四人才能合抱,为全国之最,人称“沉水樟王”。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有药用植物491种,如对跌打损伤、癫痫及抗癌有显著治疗功效地金不换(花叶开唇兰),绞股蓝含有多种人参皂,制成绞股蓝茶常饮可怯病延年,被誉为“南方人参”。七叶一枝花是治疗蛇伤的特效药。主要芳香植物有100多种,如我省特有树种福建含笑,在隆冬季节开花,花为兰花香型,是待开发的芳香植物;沉水樟、山苍子等提炼的芳香油由是香料工业上重要原料。

3、 野生动物的乐园

茂盛的森林,丰富的植被,是野生动物良好的栖息地与庇护所。区内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2种,福建省重点保护的11种,一般保护207种,已知区内有鸟类141种,其中不少鸟类以羽毛艳丽悦目、鸣声婉转动听为人们所欣赏。如有“林中仙子”美称的白鹂,成双结对的红嘴相思鸟、八哥、画鹛、长尾兰鹊等。已鉴定的昆虫有963种,仅蝶类就有百余种,其中有金赏凤蝶、多型凤蝶等珍贵种类。长臂金龟是大型甲虫,它在日本已定为国宝,在我国也很难采到,被我国列为二级保护动物;乌桕大蚕蛾,色彩斑斓,展翅宽达25厘米。此外兽类有32种,两栖爬行类15种,猕猴是林中最逗人喜爱的动物,它们成群在林中嬉戏,常出现争吃野果的动人场面。 万木林是我国最早(1957)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世界护林和环保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的官员、教授誉为“先人留下的宝贵的自然遗产”。万木林现已成为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教学与森林生态旅游为一体不可多得的宝地。

从建瓯市向西31公里处,有一片长绿阔叶林,她像一块翡翠嵌在闽北林区茫茫林海之中,她就是被中外专家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东南奇秀”、“绿色宝库”的神奇万木林。万木林原为元末(1354)乡绅杨达卿逢灾年募民“植杉一株”、“偿粟一斗”营造的人工林,并于明初元末(1399)封禁保护,迄今600年。经长期的自然演替成为现今富有特色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国少有的以梓树、楠树为主的多树种的原始森林保护区。具中亚热带区域代表性的景观,1957年定为禁伐区,1980年建立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东南坡,福建建瓯县房道乡北。面积107.2公顷,森林蓄积量4万余立方米。系有600多年人工经营历史、保存较好的森林群落。保护区内树种有58科260种,约为全省的1/4。乔木树种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蔷薇科、杜英科、金缕梅科、木兰科等为主。树木高大,最大的黄樟胸径181厘米,树高34米,树龄在600年以上。珍稀树种除梓、楠外,尚有钟萼木、降香黄檀、紫檀、亮叶青冈、红豆杉、三尖杉等。1989年在万木林核心区继“台湾冬青”之后,又发现2株高大的西桦树,是福建省首次发现的热带新树种。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