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魅力建瓯> 本土文化
陈德与建瓯版画
2017-11-10 11:40:42 卞爱基 来源:建瓯市政府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在鲁迅笔下,作为“匕首和投枪”的版画(又称木刻),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蓬勃发展,成为时代的号角,吸引了众多青年投身革命事业。版画既具有内在思想性又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笔者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饶有兴趣地收集各地版画资料,剪贴成了洋洋洒洒几大本,同时又嗜好集邮。在1983年建瓯首届邮展活动中,由集邮协会印制的纪念封和纪念卡是版画家陈德先生精心设计的。邮友们在邮局集邮门市部购得这套纪念邮品后,看到画面上印有木刻图案邮展纪念封、卡,在邮展现场纷纷请他签名留念。此前,中山路实验小学附近有一家工艺刺绣店,店内代书师傅黄行仁是当时集邮协会秘书长,因此这里常常聚集着许多集邮爱好者,陈德先生因参与设计工作,时常来此与邮迷们探讨纪念品图案设计问题,言谈中对建瓯版画的敬业精神及影响力令人仰慕。邮展期间,我曾带上几幅建瓯版画资料到鼓楼(文化馆)找陈老先生评点论述,他看后还简要地谈及了建瓯版画不凡的历史印迹。笔者后来翻阅许多有关史料,终于发现1961年版中华书局的《辞海》第11分册中有这样辞条专述:“建安版画 我国雕刻流派之一。在宋元时代,福建建安的刻本就很著名···明代中盛行插图,建安开始最早,所刊图书多取上图下文方式,自成风格···为读者所喜爱。”由此可见闽北建安版画的历史积淀由来已久。

陈德,祖籍闽侯,1929年生于崇安(今武夷山市)。据他所述,他从小随父亲学习照相,后来逐渐对木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从12岁起就结下不解之缘并伴随他的一生。最初他见到街上刻印店铺师傅用平口刀刻划图案,便开始模仿着用平口刀在木板上刻划。每次看到店里活灵活现的版画图案,使陈德耳濡目染,流连忘返,幼小心灵产生了强烈共鸣。

1937年,著名画家苏梧、暨郁文、汪海青、林昌明等人先后在建瓯县城联合举办版画、国画等画展,历时两年。到抗战时期的1942年,在周恩来的重视和关怀下,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木刻研究会”,福建等少数省份设立了分会,在总会统一领导下开展木刻运动。此间江浙一批版画家来到福建崇安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其中有我国著名的版画家郑野夫、邵克平、杨可扬等人。他们在崇安赤石开办了一家木刻工厂,制造木刻道具等用品。当时来到福建的老一辈版画家章西崖、朱鸣岗、柳村等人举办了展览会,作抗日宣传及报刊发表。这使年少的陈德如鱼得水,他每天步行四、五里山路到赤石参观木刻展览。在这里,他买得了伴随自己半辈子的如意刻刀。陈德兴致极高,每天风雨无阻如饥似渴地在这里学习钻研木刻艺术。他白天认真参观,晚上实践创作,总是一块木板刻了刨,刨了刻地反复无数次,直到把他所熟悉的生活画面的田园风光,林海松涛等等从他心灵中化作一幅幅美丽动人画面,成就感顿时涌上心头,擦干脸上汗水,流露着惬意神情。之后,他到崇安中学就读,联系了几位同学成立了木刻小组,研讨专业知识。当时郑可夫、杨可扬、邵克萍等人将抗战木刻作品寄到建瓯中学,建瓯版画运动也如雨后春笋地发展,日益受到瞩目。建瓯当地报纸《建报》曾经开辟过“黑与白”副刊,后来又发行《木刻版画》半月刊。陈德说,这就是新兴木刻运动在建瓯发展的萌芽时期。

抗战胜利后,外省版画家陆续离开闽北,建瓯版画事业受到一定影响,经历了一段沉寂期。新中国成立后,建瓯版画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也为陈德的艺术发展前景开辟了广阔天地。他与成长起来的一批新同事以旺盛的精力投身于大众版画创作、辅导与普及之中,致力于打造具有建瓯特色的艺术风格,培养人才,为建瓯版画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1年陈德调到建瓯县文化部门工作,担任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建瓯的木刻创作活动日益壮大,大批或专业或业余的版画艺术人才涌现,许多优秀作品问世,焕发了勃勃生机,此后建瓯版画业声名大振。陈德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业余创作,成绩斐然,创作了大量版画作品。这些朴实无华、生动感人的画作先后参加了全国各地以及省、地、县美术作品展览,并在省内外的一些刊物上发表,获得了人们的好评。

据陈德生前回顾,早在1965年他的版画《促膝谈心》入选第五届全国版画展后,他更加树立了信心。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建瓯培训了大量版画爱好者,到八十年代改变了美术活动落后的局面,形成了一个以版画为主,生气勃勃的美术创作队伍。改革开放以来,他与同事们促进了建瓯版画业的蓬勃发展,引发省内外美术界的重视。建瓯文化馆在70年代末也由2人增加到8人,其中陈德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等职。

1979年后,建瓯文化馆又注意以中小学生中选拔人才,其中少儿版画班等培训考取美术专科院校,建瓯全县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3人。80年代初,几年来入选全国性美展版画作品13幅,入选省级的作品300多幅,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美术作品100多幅中,大多数为版画。为此,当时还专辑出版了《建瓯美术摄影作品选集》和《陈德木刻集》。1982年,他的木刻作品《水仙花》入选全国第七届全国版画展。此后,大批建瓯版画被全国及省、地报刊发表。

为巩固发展成果,培养后继人才,建瓯版画特别注重对少儿队伍的培训。1984年,正式挂牌成立县业余艺校招收少儿学员,后逐步发展到学校美育课结合,直接把少儿版画办到课堂,十几年来共培训了千余名学员,创作了大量充满童真、童趣的少儿版画作品。建瓯少儿版画曾在福建省举办过专题展,在北京举办过"福建省建瓯少儿版画暨上杭漳平儿童画展览";在省历届少儿书画大赛或展览中连续有300多件作品参加,屡获金、银、铜牌奖;有20多件优秀作品先后被送往欧、美、亚各国或地区参加国际性儿童画展,不少作品获奖,其中《秋游天湖山》等作品还荣获金牌奖;中央电视台为建瓯少儿版画拍摄了《闽水谣(二)》和《我们爱上了版画》两个专题节目;省文化厅将建瓯版画定为"芳草计划示范点"项目。已故福建省美协主席丁仃为建瓯版画题词"小荷才露尖尖角",现在已经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蔚为一派"芳草碧连天"的喜人景象。1984年10月,建瓯儿童版画又在北京展出,此次共展出28位少儿的35件作品,受到首都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好评。1985年建瓯成立了版画研究会。

引人瞩目的是,1985年10月27日《福建日报》登载了“建瓯版画”专版。令陈德尤感欣慰的是,福建省文化厅于1986年春节特意选调建瓯版画168幅作品在福州省美术馆主办《建瓯版画展》。1987年3月建瓯又创办了少儿版画培训班,由陈德、高学冠任教师。杨晓东同学的木刻《南极探险》在全省第三届少儿美术、书法大奖赛上展露头角获得了一等奖,另有3人获得3等奖。在此前后,省文化厅少儿室、中央文化部社文局领导及专家曾先后数次到建瓯视察建瓯少儿版画班的学习状况及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988年由中央文化部社文局组织送部分优秀作品赴日本作 “建瓯少儿版画展览”专题展出,后又在福州市展出,受到省市领导和群众好评,并从中选送69幅作品到文化部参加首都和国外展览,四次荣获金奖。当年初选展出少儿作品133幅到福州参展,给福州观众特别是小朋友起到了示范作用。1990年,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组主持人董浩先生来到建瓯拜访陈德同志,曾在央视少儿栏目播出专题片。到1992年全县已有专业和业余美术创作人员近百人,其中多数是版画创作者。

建瓯版画发展于新中国诞生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步入佳境,成为一朵绚烂多彩的奇葩,以至200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版画之乡”,这似乎呼应了《辞海》里“建安版画乃我国雕版流派之一”的称号。据2004年统计,建瓯市拥有1100多人的版画创作队伍,12个版画团体;有500多幅版画作品被选送到省级以上参展;其中320多件次获得各种奖项。这些数据足以令人感受到“版画之乡”的魅力所在。这和陈德与同仁们为艺术所倾注的心血是密不可分的。中国著名版画家、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王劼音看了建瓯版画后,深有感触地评说:“一个地区的群众版画,常常采取‘集群作战’的方式,风格比较一致,与一个迥异于其他地区的面貌出现,从而在全国造成影响。但建瓯版画走的却不是这条路,它以多样的创作风格和异彩纷呈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建瓯版画的普及与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建瓯林区丰富的林木资源,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建瓯古老的民俗文化地方特色。因此,在版画创作题材上,大多反映的是林区生活、山川物产和民俗风情。在创作手法上虽然不拘一格,但讲究布局构图,以刀法细腻为其艺术特色。

如今,从建瓯走出去的画家,有的成为了国家画坛的高端人才,如:黄和平省美术协会副主席;王辉 福建省画院画家;殷雄 上海华东师大美术学院院长;潘尤龙 福州大学雕塑系主任;江文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学冠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陈铎 武夷学院美术系主任;余明慧 南平文化艺术馆馆长等。但版画是一门枯燥的手工木刻艺术,在经济大潮涌动的社会环境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的业界虽然人才济济,尚须任重道远,在新时期为建设“四富四美新建瓯”再创佳绩。为发扬光大“中国版画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继续努力!

陈德先生于1995年病逝,他毕生精力之贡献,特别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他与建瓯文化馆同仁不遗余力地把建瓯的版画事业发扬光大,耕耘版画园地,尤其在晚年除继续探求木刻艺术外,还积极培养艺术新人,组织木刻艺术的理论研究,不愧为文化界楷模。陈德先生对建瓯版画艺术的孜孜不倦工作精神将永恒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奋进。

借此,对杰出的建瓯版画家陈德先生表示深深的缅怀与哀思。(卞爱基)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