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魅力建瓯> 本土文化
小议闽北方言建瓯话的三大特色
2017-11-27 14:54:37  来源:建瓯市政府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一、建瓯话带有浓重的古汉语风味

建瓯话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本之木。有兴趣考究建瓯话渊源的人最终会发现,建瓯话的原型根源于古老的中州大地(即现在的河南省一带)。建瓯话是在大量吸收了丰富的古汉语营养的基础上,沿着自身独特的地方乡土道路及方向,逐渐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至今,在建瓯话里面还保存着不少古汉语的语音和词汇原形,尤其是在一些主要的日常生活用语的称谓上。

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同时也是天天都无法离开的“锅”,建瓯人时至今日还仍然将它称作“鼎”。显而易见,“鼎”比“锅”,无论是在产生的渊源上,还是在口语的称谓上,都要来得古朴、典雅和气派。这个事例,同时也执著地显示和散发了建瓯话所包含的丝丝缕缕古色古香、古姿古貌的幽幽而迷人的芬芳!因为众所周知,“鼎”是属于三四千年前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的产物;而“锅”的出现,就比“鼎”要迟得太多了。由此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建瓯话的源远流长。

类似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再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另一件同样也是天天无法离开的物品“衣服”,在建瓯话里至今仍然一直被执著地称作“衣裳”。尽管现在的建瓯男子早已不穿裙子了,然而建瓯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将“穿衣服”叫着“穿衣裳”。这一现象,也显而易见地揭示着与前述同样的一个话题,那就是中国历史上先有“衣裳”,后有“衣服”;而这些顽强地保留下来的古老的语音习惯,仿佛在缠绵不尽地向后人们诉说着建瓯话的渊远流长。

下面,我想再另外单独地罗列一些类似的典型例证,以资查证。不然的话,我担心有些人会认为我只是拣了一二个偶然而特殊的现象在这里小题大作、故弄玄虚。这冤枉了我一个人不打紧,打紧的是不要因此而湮灭了建瓯话千古悠悠、灼灼迷人的瑰丽丰采!

[典型例证]:

①“筷子”——建瓯话至今依然称作“箸”;

②“洗澡”——建瓯话至今依然称作“洗浴”;

③“蜂窝”——建瓯话至今依然称作“蜂巢”;

④“去玩”——建瓯话至今依然称作“去嬉”;

⑤“皮鞋”——建瓯话至今依然称作“皮靴”;

⑥“笋干”——建瓯话至今依然称作“笋脯”;

至此我们可以这么自豪地说:“古朴、自然、雍容、典雅”,乃是建瓯话的一大特色!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