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建瓯新闻>
生态树葬——生命的绿色洗礼
2018-12-17 16:08:09 周肖薇 黄钦乐 来源:市委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庄明帆  

玉山镇探索节地安葬模式,营造绿色殡葬新风气


2018年,玉山镇围绕移风易俗专项工作及殡葬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在洋后村试点开展“树葬区”建设。既满足了人们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也有利于推进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形成了可学、可复制的节地生态安葬示范效应。

据悉,树葬区位于玉山镇洋后村上园自然村,距离集镇约15公里,占地面积15亩,目前一期规划墓穴有400个,用于安置全村范围内的散埋乱葬墓穴,二期将满足日后需要。这些新开发的树葬墓穴均无偿提供给本村村民使用。树葬区山场林权属建瓯市福人公司,土地为村集体所有,山场原有林木已按照相关程序由福人公司采伐完毕。

树葬区墓穴分为单穴和双穴,其中单穴占地约0.4平方米,双穴占地约0.6平方米,每个墓穴只设墓碑不留坟头,墓碑大小为宽0.4米长0.6米。同时在整个树葬区种植阔叶珍贵树种等植被,建成后墓地几乎不占土地,真正做到节地、生态、美观。截至目前,该树葬区初步具备迁移骨灰坛的条件,已迁入骨灰坛40余个,后续将陆续迁入。

据介绍,玉山镇“树葬区”试点源于一次国道建设。2018年1月,国道237线支线至洋后水库的鉴洋线建设工程启动建设,工程建设长度7.6公里,施工中将迁移坟墓达154座之多。在对沿线墓地的征迁工作中遇到了村民的阻挠。面对村民的不解和阻力,玉山镇组织镇、村干部多次到建瓯市、南平市殡仪馆、公墓等实地学习,对洋后水库环库坟墓迁移问题进行反复研究讨论后,逐步摸索出了适合在洋后村实行的殡葬模式——生态树葬。

面对村民的不理解,玉山镇先从村两委干部中涉及到的人员做起,召开村两委会议,统一意见,起到带头作用。洋后村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反复向村民广泛宣传当地旅游开发前景、效益和节地生态安葬的重要性。告诉村民,实行生态树葬是为了给后续旅游开发提供良好的环境,带动洋后村社会经济发展,真正做到“荫及子孙”。在镇、村干部的努力下,洋后村树葬模式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正式开始推行,鉴洋线建设工程沿途墓地全部同意迁入树葬区。

今年9月18日,玉山镇洋后村“树葬区”项目代表南平市接受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联合督查。督查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助理吴华带队,省民政厅副厅长邱玮的陪同。在督查中,吴华组长对玉山镇的树葬区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下一步,玉山镇党委、政府将以洋后村树葬区为正面典型,持续广泛开展宣传,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逐步在全镇各村推广洋后做法。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