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 专题 > 时评 >
让公共图书馆拥有多种“打开方式”
2023-12-15 09:46:05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王俊杰  

在不久前召开的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国家图书馆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入选了2023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令人眼前一亮。有记者深入了解“中华古籍资源库”的使用和建设情况,发现在线检索阅览古籍,体验极佳,且数字资源非常丰富,“该库已拥有书籍影像资料逾2640万页”。可以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亮相,让更多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公共图书馆,也让人们意识到,原来图书馆还有这样的“打开方式”。

今年,图书馆上过好几次热门新闻。年中,有媒体盘点国家图书馆“火成了网红打卡地”,四层阅览室几乎每天满员,有网友说,“去别的地方是消费,在国图是免费获得”。11月初,有媒体以《2本899元,古籍复制费为啥这么高》为题,聚焦了古籍复制价格的话题。

也许,将这些关于图书馆的新闻串联在一起看,我们才能更加了解图书馆的功能。

现代图书馆诞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百多年,也是公共机构存藏古籍的一百多年。如今,许多人将公共图书馆视为图书借阅室,甚至自习室,而实际上,图书馆同博物馆、美术馆一样,有文物存藏和展示展览的功能。因为古籍不仅是可供人们阅读研究的文献,还是必须收藏保护的文物。有报道提出“古籍的原作者已经去世超过50年,这些古籍的版权属于公共领域”。其实,将古籍等同于一些当代文献,视为普通的“公版书”,正是忽视了古籍的文物属性。人们常说的“一页宋版一两金”,指的就是珍贵的宋版书。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古籍的修复、存藏、复制,每个环节都是颇具难度的“技术活”。目前,学界公认的解决古籍“藏”与“用”矛盾的重要方式,就是古籍数字化。近些年,“中华古籍资源库”举全国各地收藏单位与个人之力,不断“上新”,共发布了古籍影像资源超10.3万部(件)。古籍数字化是文明传承的必由之路,更是需要徐徐图之的文化工程,需要全社会赋之信心、细心和耐心。

其实,公共图书馆还有更多“打开方式”。例如,许多图书馆都开设了少儿阅览室,提供专业的少儿阅读指导,推荐优秀童书;首都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开放“馆外阅览”,在家就可免费使用大量数据库;仅今年一年,国图就上线了10万册电子书,可免费在线阅览,读者还可以免费在线观看权威学者的讲座课程……在知识付费大热的今天,公共文化机构里还有很多免费的优质文化资源,等待着人们去关注和使用。

公共图书馆是文献存藏机构,免费的图书阅览室和自习室,还可以是电子资源库和线上课堂……当图书馆“火成了网红打卡地”,一定会有更多读者“解锁”图书馆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我们也期待,公共文化服务将进一步优质化、均等化,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供更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陈雪)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