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 国际新闻 >
研究发现疟原虫躲避人体免疫系统新线索
2025-05-20 09:39:3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俊杰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恶性疟原虫可通过关闭自身关键基因等方式,使其长时间不被人体免疫系统发现。该研究成果或为解决疟疾的慢性无症状感染问题提供新思路。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的严重传染病。美国康奈尔大学韦尔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期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微生物学》上发表论文说,有些成年人感染恶性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之一)后,并不会立刻出现症状,但这些疟原虫可能会被蚊子随血液吸走并传播给下一个被叮咬的人。这也是疟疾较难根除的原因之一。

据研究人员介绍,恶性疟原虫进入人体后会侵入红细胞进行复制,但它必须避免被免疫系统发现,或被脾脏清除,因为脾脏会过滤掉有缺陷的红细胞。为躲避这些风险,这类寄生虫依赖一个由大约60个基因组成的基因家族var,每个var基因都编码一种能插入红细胞表面的蛋白质。

当恶性疟原虫启动其中一个var基因时,突出的蛋白质会使红细胞附着在血管壁上,使红细胞和其中的恶性疟原虫躲避进入脾脏。但大约一周内,免疫系统会产生识别这种蛋白的抗体。这时,疟原虫会关闭该var基因,表达另一个var基因,从而避免被发现,延长感染时间。

据介绍,恶性疟原虫每次只表达一个var基因,如果用完了全部var基因,重新激活先前使用过的基因将会导致它迅速被免疫系统清除。然而,这还无法解释慢性疟疾感染可以持续十年甚至更久。

为解开这一谜团,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来分析单个恶性疟原虫如何调控var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虽然大多数恶性疟原虫一次只激活一个var基因,但有些会同时激活两个或三个,而有些则完全不表达任何var基因。

研究人员说,这揭示了恶性疟原虫逃避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一个机制。没有var基因表达,这些疟原虫也可能通过藏身骨髓等处避免被脾脏过滤。弄清这一机制或可为解决慢性疟疾感染问题提供新策略。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