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魅力建瓯> 旅游美食
鼓楼遐思
2017-09-13 15:37:58  来源:建州报  责任编辑:余琳艳  

鼓楼,又名五凤楼,位于古城建瓯城市中心,它见证了古城千年的历史,是古城人民心中的精神高地,深深浸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每一寸土壤和每一根血脉。也许今天,每天经过它城洞中的人们熟视无睹,平常无奇;许多人认为它和北京、南京、西安等历史名城的城门天差地别。但是,如果你了解历史,了解芝城,就会理解它闽国帝都的地位和象征,就会读懂这座皇家城楼的前世今生,每次有时间,我都会矗立在晚风中的城楼之上,极目远眺,让心绪穿越时光的隧道,渐渐飘思在历史的长河。

长河霜冷,心绪飘风。东汉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建安立县,鼓楼即是建安县之南门,也就是说这座城门的拱洞基础保存至今达1820年,五代十国时期,王延政于天德元年(公元943年)据建州称帝,为显示“五凤集瑞”的帝王气象,遂将此楼改为“五凤楼”,类似如今首都北京之天安门,也是五个门洞,宽阔宏伟,门洞进出,规制极严。在千年历史中,鼓楼几经损毁也几经重建。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五凤楼遗址上新建谯楼,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还特意撰写《新建谯楼记》,明清两朝共修建5次,在清朝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重建后命名镇安楼。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再次重修,复称鼓楼,恢复了它历史的荣光。如今鼓楼是2005年重建,采用明清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宽26.5米,纵长17米,高达28米,气势恢弘,雄伟壮观,成为了建瓯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的建筑名片。

一口气讲述了一座楼的前世今生,只能蜻蜓点水,正如三国演义中的开篇文字,“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城楼的历史和故事洋洋洒洒,只能取其精华与诸君分享。首先是南北两面的牌匾“雄镇南天”和“恩迎北极”。鼓楼当初改为镇安楼,曾作序曰“今值海内 升平,国家兴隆,现修名镇安,”而雄镇南天就是显示海宇恬宁,南方天地平安吉祥之意,恩迎北极,就是指大清朝的国都在北京,皇恩浩荡,天下太平之意。楼上安放一面大鼓,高1.8米,面直径1.7米,并由专人鸣鼓司更,不仅定点报时,而且警灾防盗,享受百姓称赞。远眺鼓楼,静若处子,矗立在人民路上横盘东西,下半身通体发红,熠熠生辉,上半身双层飞檐,雕梁红栋,整体巍峨壮观,峭拔耸立。经过门洞,凉风习习,指尖触摸朱红色的厚实城墙,好似穿过时空隧道,回到战马嘶杀的远古时代,仿佛看见建州称帝的王延政驾着金銮马车缓缓弛来,喝令三军。

步上台阶,走到二层大殿,清风徐来,抚摸着雕工精美的白色围栏,仿佛带你登上天安门城楼之上,城门下车水马龙,一条笔直的大路直通水南大桥,轻挥手臂,大有指挥千军万马之势,抬眼上望,横梁上的精美图案栩栩如生,一层层斗拱延伸,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大气磅礴,转身推开厚厚的红色窗棂式木制大门,吱吱呀呀的声音转旋身边,你就进入了建瓯集萃馆,馆内用仿古青砖铺就,灯光聚焦,图文并茂地解说的历史人文,景点美食,在这里浓缩了古代建州的精华和现代建瓯的繁华,你可以看到出自小桥阳泽的西周大甬钟、青铜剑和青铜瓢以及千年的光孝寺和东岳庙、三清宫、坑里妈祖庙的风采,也可以看到历代的名人如:明朝三朝首辅杨荣、宋代史学家袁枢、声誉海内外的南宋理学家朱熹等名人的画像,还可以看到归宗岩九仙山、蟹龙岗、辰山、擎天岩等建瓯著名景点图文介绍,更可以看到让你垂延三尺的建瓯光饼、春卷、芋角等建瓯小吃。馆内还摆放了图书、砚桌、大型根雕桌几,让文艺爱好者和茶友们舞文弄墨和品茶论道。

近年来,每逢周末,市里还在馆内开展闽源建州文化讲坛,请来古城的文化界名流讲课,吸引各界人士参加活动,颇有文气。五凤集瑞的祥兆,又重新萦绕在这座千年古楼之上。鼓楼三楼是少年中国民族舞教学基地和书画创作室,由市文体馆统一运筹管理,文化馆馆长是我的挚友,认识十余载。颇为熟稔,故时常有朋自远方来,我都会带他们登上鼓楼大殿,俯看如今芝城繁华,打开集萃馆,介绍千年古城之历史,泡壶乌龙茶,品味北苑贡茶之神韵。

玉龙倒影挂銮潭,人在云霄天地间;借问是谁题板去,茂陵词客到长安。从小桥镇阳泽走出的南宋史学家袁枢在少年时曾在家乡连接阳泽村和龙池村的登云桥上留下这首著名的登云诗。帝王赐名五凤楼,凤凰从此栖殿头;五凤集瑞展翼翅,千年皇脉万年长。这首诗何尝不是千年古城楼的真实写照。

见证太多历史的鼓楼还将继续见证历史,见证未来。五十多万建瓯儿女们将在鼓楼的见证下,开创古城壮丽辉煌的未来。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