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走进葛兰妹家二楼的展示厅,三十几平米的小空间被清楚地分隔成全国、省地市、镇、村级荣誉展厅,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四十几年来葛兰妹获得的各类证书、奖状,还有参加各大会议的照片和出席证。一件件泛黄的旧物,记录的是葛兰妹的奋斗年华,见证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乡村巨变。 葛兰妹是建瓯市吉阳镇玉溪村的一名妇女。1963年2月,27岁的葛兰妹带着建瓯市吉阳镇玉溪村的19名青年妇女成立了闽北第一支女子耕山队——玉溪妇女耕山队。可以说,她的一生都在耕耘这抹“绿”,葛兰妹说,“我们是眼看着我们开垦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成立五十余年,玉溪妇女耕山队从最初的艰难创立到如今的千万资产,走过的每一步无不烙着改革开放的深刻印记。 1978年以后,伴随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我国的林业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大力植树造林,加强森林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这时期的耕山队摸索出了一条以造林种果为主,发展短期经济作物的新路子,并逐步确立了综合性立体式的经营方式。这不仅解决了当时的分配问题,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耕山队因此荣获1999年“全国三八绿色优质工程”,葛兰妹个人也在2002年获评“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 说起办耕山队的目的,葛兰妹说:“我们当时一是想着为国家做贡献,二是让村里的妇女们有个好的收入,再有也是想为村里做点好事。”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葛兰妹带领耕山队员们在集体致富的路上持续前行,耕山队的耕地面积由最初的65亩发展到如今的2000余亩,集体资产达数千万。 谈及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农民出身的葛兰妹感受最大的是,迈入了新时代,建瓯的农村、农民也有了不一样的新气象。“早年的农民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整日晒得黝黑发亮,辛苦不说,还要发愁如何卖出农产品。”葛兰妹说,“现在不一样了,科技发展让信息越来越通畅,农民们的头脑也都越来越灵活,身边的许多农民朋友不仅利用网络销售农产品,还因时因地搞起了观光农业,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做得风生水起。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葛兰妹所在的吉阳镇近年来打响“吉阳四宝”品牌,建泽泻、水空心菜、仙人草被评为中国最优农产品,与建莲一起被誉为“吉阳四宝”。“建泽泻”还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核,成为建瓯获得的又一枚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随之带来的效益也十分显著,不仅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种植水空心菜、泽泻收益可达每亩一万多元。 作为妇女创业的先进代表,葛兰妹对妇女创业环境的改变同样感触良多。“耕山队的起步是从我向信用社贷款的50元开始的,当时的创业环境非常困难,尤其是妇女创业,还要承受许多精神上的压力。现在不同了,国家对农民的政策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生产效益、生产自由都大幅提升。妇女创业也有了更宽松的社会环境,非常令人振奋。” 这样的感慨不是无来由的。建瓯市为扶持当地妇女创业创新、脱贫致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还推行“巧妇贷”创业贷款模式,已为58个农妇授信780万元创业贷款,有效地解决了妇女在创业过程中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五十几年来,葛兰妹与姐妹们始终葆守初心,与改革开放并轨同行,把荒山变绿洲。未来,当幼苗长成栋梁,春花结出秋果,亦将颂扬这一群以勤劳和奉献为至美的“葛兰妹们”。(叶秋艳 魏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