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好戏登场,元宵非遗文化巡游来袭,猜灯谜赢影票,福气满满迎元宵
2024-02-23 10:59:32  来源:江滨国际广场  责任编辑:张梦媛  

“龙行大运·福满建瓯”元宵盛典将于甲辰龙年2月24日(正月十五)19:00-21:00在江滨国际广场购物中心所在区域1号门与金街舞台举办。


此次元宵盛典汇聚建瓯非遗,巡游队伍将由外场金街处沿江滨路外广场出发,沿江滨路行进,左转至1号门进行定点表演,随后从1号门进入购物中心,巡游至2号门至金街舞台区定点表演。

江滨国际广场抖音号也将于2月24日(正月十五)晚上19:00进行同步现场直播。本次活动共有9个方阵 7项非遗项目,尽显建瓯传统民俗民间艺术原味与特色,晚上21:00点整,烟花绚烂启幕 美好纷呈沓来。

晚上19:00-21:00,1号中庭,获取灯谜谜题前往客服台领取,答对三题可领取幸福蓝海国际影城电影票一张(一人只限领取一张电影票,数量有限 先到先得)

【巡游项目抢先了解】

财神赐福

财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常被认为能够带来财富和好运。财神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其中财神包括福禄寿三星、文昌帝君等,他们通常被描绘为笑容可掬的老人,象征着财富和幸福。武财神则包括赵公明、关公等,他们通常被描绘为勇猛的武将,代表着勇气和力量。

建瓯舞龙队

舞龙俗称舞龙灯,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时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民俗。

中国传统乐器-腰鼓

腰鼓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族打击乐器。腰鼓的演奏与舞蹈动作紧密结合,称为腰鼓舞。最初流行于陕北的安塞、横山、米脂、子洲等地,以安塞、横山最为普及,后来在全中国发展流行,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腰鼓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同时,也用于民间秋歌舞。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

建瓯非遗挑幡

建瓯挑幡,是极具福建省民俗特色的传统文艺活动。建瓯挑幡不但有它的历史内涵,而且在幡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独特的风格。就形制而言,建瓯挑幡的幡要求选用约十米长的笔直毛竹,削去枝叶,上朱红油漆,画上各种吉祥图案。建瓯挑幡具有文化娱乐与强身健体的双重功能,其多姿多彩的表演既展示力量,又体现技巧,表演时配以古典服饰和民间锣鼓音乐,豪放中不失典雅。2019年11月,建瓯挑幡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太极(八法五步)是国家体育总局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和普及太极拳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着科学化规范化简易化的原则在现有24式太极拳的基础上,从各流派太极拳中共性的最为核心的'八法五步'技术入手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以及进、退、顾、盼、定五步,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整理从而形成的一套具有文化性、健身性和简易性的太极拳普及套路。它动作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涵丰富易学易练是较为理想的太极拳入门套路。

功气球

功气球是一种结合了多种运动元素的健身创新项目,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练习,该项目由厦门市老体协会创立,融合了太极拳、太极球、健身气功和舞蹈等技术元素。在锻炼过程中,参与者需要保持心静神聚、形正体松,并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达到人与球合一的状态。这些动作包括但不限于旋转、绕圈、搓动等,旨在促进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也有助于放松心情和精神。

建瓯民俗乐团

民俗乐团,是中国近代发展出的一种以中国民族乐器为基础,再学习西方交响乐团的编制而成立乐队类型。民国初年因民国政府提倡,亦称国乐团。在中国内地,又称为民乐团或民族乐团。在香港称为中乐团,在新加坡,又称为华乐团,亦有人认为更准确的名称是现代中华管弦乐团,以显示和中国传统合奏的区别。

建瓯璀璨之星艺术朗诵

璀璨之星艺术中心拥有十年教学经验,三年创业历程,本艺术中心是针对青少年儿童推出的长期语言(主持)培训,并同时设有幼儿班和青少儿班,从亲子体验课程以来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我们致力于精品小班化教学,增强孩子自信表达的能力,敢于展现自我,本艺术中心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设有:语言小主持,沙游演说,国学经典以及生日专属派对。欢迎大家走进江滨国际广场璀璨之星艺术中心

汉字宫元宵花灯

汉字宫教育是一家集汉字文化研究和汉字文化教育教学资源产品开发的文化企业拥有3500常用汉字的字理字源真人化演绎视频讲解拥有13万字的常用经典书法字体数据库;20余年薪火相传,致力于汉字规范书写、数字化赋能教学、传承汉字文化等资源内容的开发与传播;服务于全国10000余所中小学校;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