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 要闻 >
建瓯市开展“银发名匠话建州”访谈活动
2024-09-04 10:47:24  来源:建瓯市委人才办、建瓯市总工会  责任编辑:张梦媛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好建州劳模工匠新故事,展现劳模工匠新风采,近期,建瓯市委人才办、市总工会组织开展“银发名匠话建州”访谈活动。劳模工匠们以“银发名匠”的视角畅谈建州的蝶变,从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对技艺的匠心传承,畅谈如何为新建瓯发展,提升广大职工群众的生活品质贡献力量。全国劳动模范、建瓯市劳模协会会长周德泉

近年来,建瓯市委、市政府注重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尊重劳模、关爱劳模,锚定“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发展定位,积极开展劳动技能竞赛、选树劳模工匠人才,营造群众争当先进、争当劳模、争做能工巧匠的时尚风气,涌现出建瓯市级以上劳模暨先进工作者 74 名、“建州传统工匠”11 名、“建州工匠”40名 ,另有省市级五一劳动奖状7个、省市级工人(五一)先锋号 16 个,让建州传统技艺得以继承与发展;让工匠精神得以延续和传承,并通过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将精神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促进建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工作重点,带领全市劳模继续发挥榜样力量,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建瓯贡献更大力量。

正高级工程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建瓯市竹类科研所原所长林振清表示,本届市委、市政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入实施“五个一”战略,打造文化生态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充分发挥我市竹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一根竹”产业,组织劳模工匠举办竹林高效培育技术培训,建立生态竹林示范基地,成立笋竹合作社和竹材采伐专业队,推广竹山轨道运输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获评唯一“中国笋竹之都”和全国竹林“四库”示范区。使得我市竹林亩产值从2012年795元增长到2023年1763元,已达到全国领先水平。2023年,我市笋竹产业总产值达185亿元,占全省16.8%,竹产区竹农人均年销售笋竹收入9440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38.3%,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南平市五一劳动奖章、建瓯市老根世家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木芳表示,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的手艺人,我深切地感受到建瓯工艺美术行业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建瓯工艺美术的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本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为我们行业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这些年轻力量带着创新思维和活力,正逐步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近几年,市里组织开展各类劳动技能竞赛,激发了职工的创新热情和进取精神,提升了劳动技能水平,促进了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各职能部门发挥业务优势,让手工艺人的知识产权和地域品牌得到有效保护,社会地位得到尊重和提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在行业内蔚然成风。我们相信建瓯工艺美术行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朱熹第二十八代嫡孙、福建省劳动模范、福建省特级教师、现任建瓯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建瓯市建州朱子文化建设促进会会长朱锐敏表示,2021年以来,建瓯市委、市政府锚定“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定位,以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系统推进12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项目。建瓯作为朱子理学孕育地,朱子后裔嫡长世居地,建瓯朱子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优势,当之无愧是朱子文化的根脉和源头。市委、市政府重建朱文公祠、五经博士府,整体采用全木结构,宏伟庄重,彰显“钦建”气韵。建设速度之快,质量之高获得百姓的高度赞誉。市里扎实推进朱子文化建设物化与教化工作,推进朱子文化进校园,使古城文脉活起来,古城亮起来。通过朱子文化的力量,进一步提升建瓯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投入到理学名城的建设中来。

福建双龙戏珠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企业黄德锋表示,本届建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酒产业发展,成立专班服务助力酒企发展,举全市之力做大“一瓶酒”,获评“中国山海酱酒之城”。双龙戏珠酒业作为建瓯重点酒企之一,实现了年产酱酒1万吨,储酒10万吨的规模,成为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酱酒酿造基地之一。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爱和支持下,企业发展快速,职工技能提升,先后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建瓯市劳动模范”、首届“建州工匠”等荣誉,通过开展“福建双龙戏珠酒业职业技能竞技大赛”,营造了“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双龙戏珠酒业将践行“真年份、真洞藏、做真人、酿真酒”的“四真”文化理念,做百年企业,创百亿酒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品牌故事,推进建瓯“一瓶酒”高质量发展。

福建乌龙茶制作技艺(北苑茶)非遗文化传承人 、福建省十大茶人、国家一级茶叶技师、建瓯市成龙茶厂厂长刘成龙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聚焦“三茶”统筹发展,深入实施北苑复兴“1+5”行动计划。在做优“一片叶”的道路上,多措并举,开拓创新,致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全力推动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让我市的茶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品质的象征。传承茶文化、茶产业,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坚守与传承,一代又一代的茶人,怀着对茶的敬畏与热爱,传承着千年的技艺。他们在茶园中精心呵护每一片茶叶,从春芽初露到秋茶飘香,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无尽的心血,茶产业工匠精神代代传承。北苑御焙被茶学界赞为中国古代精制茶的发祥地,北苑贡茶的栽培技术、制作方法、茶艺表演以及茶道精神,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瓯市技工学校烹饪专业讲师、中式烹饪高级技师、高级考评员、闽北烹饪大师庄水清

这一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美食产业发展,聚焦“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定位,打造了34家“建州味道”品牌店,“建州味道”美食品牌授权店已走进福州、厦门、武夷山等大中城市,做到政府品牌,质量保证。“建州味道”也屡获大奖,建州鸡茸和桂花冰莲获“全国闽菜烹饪技能竞赛金奖”,“建州朱府家宴”“建州笋宴”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地标美食名宴”,建瓯市也先后被中国烹饪协会授权“特色小吃美食地标城市”“美食文化地标城市”。“建州味道”传承形式多样,推出文创作品,开设新媒体账号,制作美食地图,多维宣传“建州味道”美食。同时,举办了一系列美食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提升了建州美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建州味道”品牌打造成产业兴市、经济强市、文化传承和凝聚乡愁的一道靓丽“城市名片”,助力新闽菜消费,把新闽菜产业打造成优势特色富民产业。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地址:建瓯市行政中心六楼 联系电话:0599-8200667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