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99-8200667E-mail:joskzzs@126.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瓯新闻网 > 建瓯新闻 >
东游镇:当古村遇见新文创,IP力量正发声!
2025-11-10 09:46:45  来源:东游镇  责任编辑:王俊杰  

历史文化的传承,不仅在于守护岁月的痕迹,更在于以当代的创意让它们重新焕发生命力。东游镇党城村,正用一系列萌趣的IP和文创产品,为我市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一个来自乡村的鲜活样本。

千年古村·文脉绵长

东游镇党城村,古名“长城”,素有 “钱粮跨五县,八闽君子乡,东溪金党城” 之美誉。这里不仅是唐末五代时期建造的真实“城池”,还是建瓯历史上除“芝城”外唯一存在过的“城”,更以“道继紫阳”的理学传承,被誉为“理学村”。

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党城村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与乡土智慧,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了系列IP设计和文创开发的源头活水。

文创赋能·传统新生

为活化历史文化资源,东游镇采用“校企地”合作模式,联袂福州随坪一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共同深入挖掘党城村的历史、理学、建筑、生态与农耕文化精髓。通过设计赋能,精心打造出“党城村视觉IP”与“党城四小福形象IP”,并衍生出一系列特色文创产品,让厚重文化轻盈“活”起来,让古老传统时尚“潮”起来。

党城村视觉IP

“党城村视觉IP”以“党”字为设计主体,巧妙融合村内标志性建筑右文书院与林公殿的建筑轮廓特征,辅以党城古民居彩画中经典的“对对回纹”纹样。设计在凸显党城为核心的同时,也深刻凝聚了其独特的建筑美学与文化身份。

党城四小福形象IP

秋秋&沙沙

生态信使,耕读精神

原型是连续六年莅临党城河段越冬的“生态贵客”——全球濒危鸟类中华秋沙鸭。它们不仅是优越生态的证明,其造型融入了理学与农耕元素,更成为“耕读传家”的文化精神象征。

右小文

书院精灵,文脉守护

源自党城村中的百年文脉地标——右文书院。作为守护书院的小精灵,承载着翰墨书香,是理学文化活态传承的化身。

糯小宝

田园宝贝,物产代言

以党城金灿灿的玉米为原型,圆润可爱,笑容可掬,是这片土地丰饶物产与深厚农耕传统的最佳代言人。

系列文创产品

糯小宝·玩偶

帆布袋

团扇

渔夫帽

钥匙扣

茶盘

笔筒

抽纸盒

IP发声·文化出圈

在2025建瓯市玉米丰收嘉年华开幕式上,党城村系列IP与文创产品首次亮相即引发广泛关注。活动当日,累计发放与销售文创产品1000余件,成功打通了从文化资源到文创产品,再到市场消费与品牌传播的路径,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让历史走进生活,让文化更出圈。

目前,东游镇正全力推进党城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申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村庄典型工程以夯实发展根基。下一步,东游镇将聚焦“深化乡村建设,厚植文化底蕴”“加强传播推广,讲好党城故事”“精耕IP运营,释放文创价值”三大方向持续发力,积极推动社会各界共创共享,以创新设计激活历史文脉,为我市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贡献坚实的东游力量!(杨万强)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建瓯新闻
    [更多]本土文化
    [更多]旅游美食
    • ICP备案:闽ICP备2022017649号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141202]号
    • 主办单位:建瓯市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建瓯市融媒体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3512021001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3420055
    • 建瓯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3725806 举报邮箱:joswwxb@126.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邮编:353100 站长统计 网站维护:东南网
    • 建瓯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闽公网安备350783020001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