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3年11月正式启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以来,建瓯市始终将“申名”作为关乎城市未来的系统工程全力推进。建瓯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通过夯实文物保护根基、扩容提质非遗传承、创新保护机制等举措,为申报工作筑牢“四梁八柱”,守护城市文脉根魂。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扎实的文物家底是首要的“硬指标”。近两年来,市文体旅局系统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不断补齐短板。位于我市的“五经博士府”,是朱子长房嫡孙世代居住的府邸,承载着独特的儒学传承,它正是今年提交的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项目之一。与之同批申报的,还有芝山鼓楼、朱熹遗址“艮泉井”与铁井栏尚书井、东游镇右文书院、迪口镇福善堂等重要遗存。目前,该批申报材料已通过初步评审,标志着我市的文保层级提升工作取得了关键进展。
名城保护,不仅在于砖瓦梁柱,更在于无形的文化血脉。为此,市文体旅局持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让其成为“申名”路上深厚的文化软实力。2024年以来,通过建州非遗文化展演、非遗进景区、进校园等百余场活动,以及各级传承技艺培训班,非遗的可见度与影响力持续提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名城保护工作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
保护文脉,就是守护城市的根与魂。当前,市文体旅局正联合多部门,在古城更新、“建文化”推广等方面协同发力,织密“县—乡—村”三级保护网,并严格落实文化遗产离任移交制度,以机制创新保障保护工作的延续性。(林鹤冲)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建瓯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建瓯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建瓯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